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六榕寺

六榕寺

在今广东广州市六榕路。始建于南朝宋。梁大同三年(537)诏许昙裕法师在此建一木塔,以供奉从域外携回的佛骨,赐号宝庄严寺舍利塔。塔建在寺内大殿前。五代南汉时,改称长寿寺。北宋初寺和塔皆毁于火,端拱二年(989)重修寺院,改称净慧寺。绍圣四年(1097)重建宝塔,因塔龛藏有千佛像,又称千佛塔。又因塔身色彩斑澜,俗称花塔。元符三年(1100)苏轼题“六榕”二字,后人遂称六榕寺、六榕塔。


在广东省广州市朝阳北路。是广州著名佛教古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初名宝庄严寺,是当时广州刺史萧裕为瘗藏梁武帝母舅从海外携回之佛骨而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改称净慧寺。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来游,挥笔题“六榕”二字,明始称六榕寺。寺内有巍峨矗立的花塔,主要建筑还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六祖堂等。六祖堂内保存有宋代铸的禅宗六祖慧能铜像。寺内还有清康熙二年(1663年)所铸三尊巨型铜佛像,每尊高6米,重10吨;观音殿有同时铸的观音像,高4米,重5吨,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寺内榕荫园,有苍榕翠竹,又有补榕亭及碑廊,保存自宋至清的碑石一批,有文有图,记载了寺塔的历史沿革。


猜你喜欢

  • 斡朵里站

    明初于斡朵怜万户府置,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南马大屯。明 《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斡朵里站”。

  • 汉东镇

    北宋于故万寿县置,属江津县。即今四川永川市南朱沱镇。

  • 井戈山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六十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一》:井戈山“通安吉县,蹊径萦纡,深窈难行,如负戈入井,因名”。

  • 山丹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山丹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山丹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降为山丹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属陕西都司,后属行都

  • ①商代方国。在今山东龙口市城关镇东南莱子城。 《晏子春秋》 作 “��”, 《齐侯鎛钟》 作 “釐”,《郭伯》 作 “”。

  • 绥化郡

    西魏置,治所在绥化县 (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寰宇记》 卷46蒲州虞乡县: “绥化故城,后魏绥化郡及绥化县所理也。在县西北三十里。周废。” 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云: “按: 《寰宇记》之后魏

  • 孔阳县

    西魏改新丰县置,属上庸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元和志》卷21:“因界内孔阳水为名。”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上庸县。古县名。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新丰县置,治今湖北省竹溪县东南。“因界内孔

  • 紫潭河

    即今湖北省东北部之倒水。《清一统志·黄州府一》: 紫潭河 “在黄安县南。《县志》,源出白沙关,至境内曰界河……由孙赞埠汇涨波湖入江”。

  • 田地郡

    北魏时高昌国置,治所在田地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魏书·高昌传》:“永平元年,(麹)嘉遣兄子私署左卫将军、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师,仍求内徙,乞军迎援。”即此。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时废。

  • 金鸡岭

    亦作京畿岭。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之云台山上。《清一统志 ·镇江府一》: 银山 “一名云台山,上有金鸡岭”。在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危崖峭壁拔地而起,与仁化丹霞山同为红砂岩峰林地貌。海拔338米。峰顶有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