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叠山
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新化司:六叠山在“司西十五里。盘回六叠,始至山顶,因名”。
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新化司:六叠山在“司西十五里。盘回六叠,始至山顶,因名”。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云南省。治所在寻甸州城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后徙曲靖府城 (即今云南曲靖市)。初领云南、临安、澂江、广南、曲靖、普洱、开化、东川、昭通、广西、武定、元江、镇
亦名西河、清水河。即今陕西榆林市西榆溪河。源出榆林市北刀兔海子,东南流至榆林市东南入无定河。《汉书·地理志》: 上郡肤施县有帝原水。《水经·河水注》: “帝原水西北出龟兹县,东南流,……又东南注奢延水
即今河南沈丘县 (槐店镇) 南十八里莲池乡。明嘉靖 《沈丘县志》: “莲池集,在治 (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 西四十里。”
亦称南夏墅镇。即今江苏武进县南二十里南夏墅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阳湖县图: 南有夏墅。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武进县南有 “夏墅镇”,“夏墅跨邵尧港,以别于西夏墅,亦称南夏墅”。
唐南诏置,为宁北节度驻地。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二十二里,中所稍东。南诏后期属剑川节度。宋大理废。南诏置,在今云南省洱源县东南中所。为北边防御吐蕃要塞,宁北节度治所。唐贞元十年(794年),侨治于浪人矣罗
又名吴陂堰。在今安徽潜山县西二十里。为三国魏刘馥所开。《三国志·魏书·刘馥传》:东汉末,“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方舆纪要》卷26潜山县:吴塘陂在“县西二十里,潜水所注也”。在今安
在今广西平南县北十五里。《明一统志》卷85浔州府:大峡山“在平南县北一十五里”。
①东魏武定五年 (547) 建,在今河南杞县南六十里。②唐建,在今河南通许县西门外。③唐建,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二十里。④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清一统志·西安府四》:洪福寺 “在长安县西门外。旧在咸宁县南
在今湖南耒阳市北二里。《方舆纪要》卷80耒阳县:马阜山“高大盘踞,亘二十余里”。
即当拉岭。土名朝午拉山、查午拉山。又称巴萨通拉木山、当沙买拉山。在今青海、西藏之间。为金沙江上源与怒江上源分水岭。“唐古拉”,藏语意为 “高原上的山”。为长江发源地。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