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八卦山

八卦山

在今台湾省彰化县东北。原名了望山,后改定军山。清道光《彰化县志》卷1:“定军山即八卦山,雍正间巡道倪象恺平大甲西社番林武力等之乱,乃建亭山上,名山曰定军,名亭曰镇番,纪武功也。”所谓雍正间, 乃雍正十年(1732)之事。至于八卦山之名, 比较后起。多数认为嘉庆三年(1798)彰化知县吴应魁在县署之后建太极亭,取《易经》“太极生两仪,四象生八卦”之意而改称定军山为八卦山。光绪二十一年(1895) 8月27日台湾军民在此与日军激战,吴汤兴、吴彭年等壮烈殉国。


在台湾省彰化县东北部。原名瞭望山,清雍正时易名定军山,嘉庆年间改今名,取《易经》“太极生两仪,四象生八卦”之义。清代为台中府城屏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阴历七月初,刘永福电令幕僚吴彭年速扼八卦山以防日军,未几为日军攻陷,即此。 海拔97米。登临远望,彰化平原和以西的台湾海峡皆入眼帘。山上原有亭榭,近年山顶建大佛寺及宝塔,寺前有巨佛一尊,高21.6米。已辟为宗教游览区。


猜你喜欢

  • 直河关

    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直河乡。《方舆纪要》卷77钟祥县 “塘港关” 条下: “府西北十五里有直河关。今亦名池河关。……有官兵戍守。”

  • 西城山

    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北五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西城山,“《旧州志》:古西城县建在山下”。

  • 武金坑

    在今四川合川市西北太和镇涪江西岸富金坝。《旧唐书·地理志》 铜梁县: “开元三年移治武金坑。” 《舆地纪胜》 卷159合州: 武金坑,“ 《图经》: 铜梁县治武金坑,又谓之武金坝。五代王建将张武父墓在

  • 苏家庄集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四十五里苏家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宁晋县图:东北有苏家庄集。

  • 牧马水

    即今山西忻州市南之牧马河。《方舆纪要》卷40忻州: 牧马水在 “州南七里。源出州西南五十里白马山,东北流经三交村,有牛尾庄水流合焉。又东经州南,而东北入定襄县界,合三合水,下流注于滹沱。有灌溉之利”。

  • 定县

    ①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东北。武帝元朔四年 (前125),封齐孝王子越于此,称定敷侯。东汉省。②1913年改定州置,属直隶保定道。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1928年直属河北省。1986年改设

  • 沙砾镇

    即今江西玉山县东东岗乡。《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玉山县:沙砾镇在“县东二里。《志》云,即县治也。未立县时,号沙砾镇。唐天宝十四年,草寇窃发,里有徐叔伦者倡众保障于此。证圣中始置为县,因山为名。峰岭合沓

  • 亭子关

    ①明置,属彭水县。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北西泡乡 (虎家垭)。《明史·地理志》彭水县: “东北有亭子关。” 清光绪 《彭水县志》 卷1: 亭子关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与黔江接壤,形势彷佛二峰

  • 安风津

    在今安徽霍邱县北淮河上。《三国志·魏书·毋丘俭传》:正元二年(255),毋丘俭反,“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

  • 呕夷泽

    一名沤洟泽。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与介休县交界处。《水经·汾水注》:“汾水于(大陵)县左迤为邬泽,《广雅》曰,水自汾出为汾陂。其陂东西四里,南北十余里,陂南接邬。……《吕氏春秋》谓之大陆。又名之曰沤洟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