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八卦山

八卦山

在今台湾省彰化县东北。原名了望山,后改定军山。清道光《彰化县志》卷1:“定军山即八卦山,雍正间巡道倪象恺平大甲西社番林武力等之乱,乃建亭山上,名山曰定军,名亭曰镇番,纪武功也。”所谓雍正间, 乃雍正十年(1732)之事。至于八卦山之名, 比较后起。多数认为嘉庆三年(1798)彰化知县吴应魁在县署之后建太极亭,取《易经》“太极生两仪,四象生八卦”之意而改称定军山为八卦山。光绪二十一年(1895) 8月27日台湾军民在此与日军激战,吴汤兴、吴彭年等壮烈殉国。


在台湾省彰化县东北部。原名瞭望山,清雍正时易名定军山,嘉庆年间改今名,取《易经》“太极生两仪,四象生八卦”之义。清代为台中府城屏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阴历七月初,刘永福电令幕僚吴彭年速扼八卦山以防日军,未几为日军攻陷,即此。 海拔97米。登临远望,彰化平原和以西的台湾海峡皆入眼帘。山上原有亭榭,近年山顶建大佛寺及宝塔,寺前有巨佛一尊,高21.6米。已辟为宗教游览区。


猜你喜欢

  • 溪州铜柱

    原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野鸡坨下,酉水河岸。据 《旧五代史·世袭列传·马希范》 载:“希范,晋天福中,授江南诸道都统,又加天策上将军。谿州洞蛮彭士愁寇辰、澧二州,希范讨平之,士愁以五州乞盟,乃铭于铜柱。”

  • 丰宁郡

    北魏正始中置,属洋州。治所在丰宁县(今陕西西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西乡县境。隋开皇三年(583)废。北魏正始中置,治丰宁县(今陕西西乡县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西乡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 石窟溪

    源出福建武平县西北。南流经广东蕉岭县西,又南经梅州市东三十里,南入梅江。

  • 大金川

    亦名金川河。藏名促浸。即今四川大渡河上游大金川。清康熙《皇舆全览图》:四川大渡河上游有大金川土司,土司以河名。(1)古地名。明金川寺演化禅师地,后分大、小金川。大金川,土语“促浸”。清雍正元年(172

  • 浈水馆

    在今广东韶关市南。《方舆纪要》 卷102韶州府曲江县: 浈水馆 “在府城南。宋州守狄咸建”。

  • 宁江设治局

    1935年改临江设治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北九十六里勐往城子。王树五《云南省市县名考释》:“‘宁江’一名则取‘临江’二字之谐音而成。”( 《地名集刊》 1986年第2期) 1949年迁治

  • 上亭镇

    北宋置于上亭驿,属梓潼县。在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五十里上亭铺。

  • 冶县

    汉武帝平闽越后改东冶置,为会稽东部都尉治。治所在福建福州市旧冶山之麓。西汉时今福建全省仅有此县,其辖境实际所及约当今福州市一带。东汉初改名东冶县。《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上》:东冶,“《晏公类要

  • 鸡觜堡

    北宋置,属定边军。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金废。北宋置,在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北。《宋史·地理志》:定边军有鸡觜堡,即此。

  • 上春门

    即隋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面最北门。《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屯上春门”。即此。隋洛阳郭城东垣最北门。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攻洛阳,屯军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