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元城县

元城县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沙鹿旁(今河北大名县东)。《汉书·地理志》 元城县注:“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 因而遂氏焉。”三国魏为阳平郡治。北魏属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魏州。移治古殷城(今山东莘县西南),大业初属武阳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并入贵乡县。圣历二年(699)复置,移治王莽城(今大名县东北)。开元十三年(725)又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并与贵乡县同治。五代唐改名兴唐县,后晋复名元城县。北宋为大名府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并入大名县,寻复置,为大名路治。明为大名府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移治今大名县。1913年并入大名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阳平郡。寄治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北魏移治今宁阳县南。


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属魏郡。三国魏属阳平郡。西晋为阳平郡治。东魏天平初改属魏尹。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移治今山东省莘县朝城东北。属魏州,大业初属武阳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并入贵乡县,圣历二年(699年)复置。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与贵乡县同为魏州治。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改为兴唐县,晋复旧名。宋、金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大名府路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并入大名县,后复置。为大名路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移治今大名县,为大名府治。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后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治。1913年裁府,并元城县入大名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冀南行署曾设此,1949年仍并入大名县。


猜你喜欢

  • 浦子口河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江浦县: 浦子口河 “在县东二十里。源出定山,由浦子口西入江。《志》 云: 浦子口有左右二水环抱萦回,名东西沟”。

  • 安国镇

    ①北宋置,属温江县。在今四川温江县东北十五里永宁乡(隆兴场)。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淳化五年(994)九月,“遂克蜀州,曹习等又破贼(李顺义军)于安国镇,诛其帅马太保,斩获甚众”。②北宋置

  • 渠勒驿

    清光绪年间置,即今新疆策勒县。

  • 平江起义旧址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三里三阳乡黄土仑。原为天岳书院,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在此发动湖南独立第五师一团部分官兵武装起义,一举攻克平江县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

  • 海口市

    ①即今江西德兴市东北海口镇。隔安乐水与婺源县接界。明正德 《饶州府志》 卷1德兴县:“海口市,北路通达。” 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2: 德兴县东北有海口。②1926年由琼山县析置海口市政厅,治

  • 酉阳寨

    元置,属酉阳州。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元史·泰定帝纪》:泰定三年(1326),“绍庆酉阳寨冉世昌及何惹洞蛮为寇”。在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元置酉阳州于此。泰定三年(1326年)酉阳寨

  • 媚川郡

    五代南汉置,属常乐州。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南。《舆地纪胜》 卷120廉州: 媚川郡,“ 《通略》 开宝五年载: 初刘在广南置媚川郡, 令人入海采珠,溺死者众,诏废之。今合浦县尚有媚川馆”

  • 四望矶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平淮门外四望山下,西临长江。《晋书·温峤传》:东晋咸和三年(328),温峤讨苏峻,“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平淮门外四望山下,西临长江。《晋书·温峤传》:东晋

  • 玉华山

    ①在今江西崇仁县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崇仁县:玉华山“在县南十五里”。《清一统志·抚州府一》:玉华山“上有玉华仙坛”。②在今江西宜黄县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宜黄县:玉华山“在县南十五里。亦

  • 夏驾桥镇

    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十七里夏驾桥。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昆山县东南有 “夏驾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