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勒门站
又作一而门。清置,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伊勒们站村。《清一统志·吉林二》 “尼什哈站”条下:“蒐登站,又西南七十里至伊勒们站。”
村名。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属金家满族乡。人口890。满族占55%。曾是伊勒门驿站。伊勒门,满语意为“阎王”。产玉米及辣椒。通公路。
又作一而门。清置,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伊勒们站村。《清一统志·吉林二》 “尼什哈站”条下:“蒐登站,又西南七十里至伊勒们站。”
村名。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属金家满族乡。人口890。满族占55%。曾是伊勒门驿站。伊勒门,满语意为“阎王”。产玉米及辣椒。通公路。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属新城府。治所在孤榆树屯 (今吉林榆树市)。民国郭熙楞《吉林汇征》: “榆树县,地名孤榆树,故名。” 宣统元年 (1909) 升为直隶厅。1913年复降为县,属吉林省
①在今江西万安县东。《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万安县:龙头山在“县东二十里。高数百丈,周回十里,形如几案,一名案山。上有仙坛及龙峡。又有仙圣、罗汉二岩。龙溪水出其左,西入赣江”。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
亦作黄落河镇。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北黄雒乡。清乾隆 《无为州志》 卷4 《镇集》: 黄洛河“在治北三十五里太平乡”。设巡司于此。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五里教儿墕乡。《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柏杨岭堡 “在老营堡西北。万历二年置,周不及一里。沿边破卤营、好汉山等三十一处皆极冲。…… 《志》 云,堡旧设于柏杨镇,后因山高无水,
即旧巨甸汛。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巨甸镇。清有经制外委驻此。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以鹿部置, 属德平路。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境。二十七年 (1290)废。
在今贵州贵定县南。《方舆纪要》 卷123新添卫: 摆笼山 “ (把平砦长官) 司东二十里”。
在今湖北建始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清有县丞驻此。
清宣统三年 (1911) 孔撒等土司改流置,属登科府。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道坞”,藏语意为 “马驹”。1912年改为道坞县。
①在今湖北随州市西。《水经·溳水注》:均水“出大洪山,东北流径土山北,又东北流入于溳水”。②上源曰淅水,出河南卢氏县,南流经西峡县西,至淅川县南与丹水合流为均水,至湖北丹江口市入汉。《水经·均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