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井监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陵井监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舆地纪胜》卷150隆州:“诏以(张道)陵为高士之名, 当隐其称,乃改为仙井监。”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南宋隆兴元年(1663)改为隆州。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陵井监置,治仁寿县(今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县地。属成都府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为隆州。盛产井盐。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陵井监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舆地纪胜》卷150隆州:“诏以(张道)陵为高士之名, 当隐其称,乃改为仙井监。”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南宋隆兴元年(1663)改为隆州。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陵井监置,治仁寿县(今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县地。属成都府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为隆州。盛产井盐。
在今浙江浦江县西五十里。《元丰九域志》卷5: 婺州浦江县 “有深袅山”。《方舆纪要》 卷93金华府浦江县: 深袅山 “重峦复嶂,峭拔千仞,溪流清澈,即浦阳江之源也”。
在今江西吉水县西北黄桥洴塘。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南宋诗人。墓碑刻“宋杨万里公墓”。
明万历十二年 (1584) 置遮放副宣抚司,治所在遮放城 (今云南潞西县西南七十四里遮放镇)。清属腾越厅。民国废。
北周建德七年 (578) 改怀文县置,为沭阳郡治。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元和志》 卷11海州: 沭阳县 “在沭水之阳,故以为名”。隋属东海郡。唐属海州。明属淮安府。清雍正二年 (1724)改属海州。民
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宝华山上,西距南京市六十里。始建于南朝梁,宝志和尚曾在此 “结茅成舍” 而称道场。明万历年间重建,赐额 “护国圣化隆昌寺”。明末见月和尚在此建立戒坛,传授戒律,遂成为律宗专门道场。清康
原名啬公墓。在今江苏南通市南十六里南郊公园内。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状元。近代立宪派,实业家。墓茔座北朝南,为方形陵台式。墓椁在陵台中央。墓椁后置方座形碑,高3米,
明十寨之一。在今广西忻城县境。《明史·广西土司》: “古田平,乃并八寨与龙哈、咘咳为十寨,立长官司。”古堡寨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明时十寨之一。参见“十寨”。
在今贵州普安县西。《清一统志·兴义府》 “泥腊哨” 条下: “又西有板桥哨、革纳哨,皆戍守处。”
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南四十五里。《水经·巨洋水注》:“巨洋水又东北径晋龙骧将军、幽州刺史辟闾浑墓东而东北流,墓侧有一坟,甚高大,时人咸谓之为马陵。”元于钦《齐乘》卷5谓臧台“又西五里有马陵台”。
南朝梁置,属泾州。治所在沛县 (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陈改为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