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城
唐南诏置,为云南节度驻地。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后为云南赕治所,属南诏中心区。唐樊绰《蛮书》卷6:“云南城,天宝中阁罗凤所规置也,尝为信州地,城池郭邑皆如汉制。”
唐南诏置,为云南节度驻地。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后为云南赕治所,属南诏中心区。唐樊绰《蛮书》卷6:“云南城,天宝中阁罗凤所规置也,尝为信州地,城池郭邑皆如汉制。”
在今山西沁县西北西峪村。《清一统志·沁州》 “段村寨”条下:州西北“六十里有西峪寨”。
在今河北迁安县西三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贯头山 “三峰连属如珠,巉岩苍翠”。
一名葱岭北河。在今新疆西南部。源出帕米尔高原,上游为克孜勒苏河。至喀什市东北称为喀什噶尔河,东北流注入塔里木河。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1: “喀什噶尔河,回语谓各色为喀什,砖屋为噶尔,地富庶多砖屋
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寒桥镇。1949—1953年为寿南县治。集镇名。在山东省寿光市中部偏南、弥河东岸。属洛城镇。人口1600。唐代立村。据传唐太宗东征时,部下路经弥河,时令初冬,惟有此地一段河水已结冰,人
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南顿镇。《三国志·魏书·王基传》:正元二年(255),司马师讨毋丘俭。王基曰:“军宜速进据南顿。南顿有大邸阁,计足军人四十日粮。保坚城,因积谷,先人有夺人之心,此平贼之要也。”在今河
即今湖北当阳市东南河溶镇。清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荆门州》: 河溶镇巡司 “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旧名合溶市。沮、漳水至此合流,故名”。在湖北省当阳市东南部。面积221.5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
又名涢山、大洪山,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大洪山。《水经·涢水注》: 涢水 “ (出) 东南大洪山,山在随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磐基所跨,广圆百余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
即今江苏赣榆县西南欢墩镇。清光绪《赣榆县志》卷3:“又西去治七十里欢墩埠镇。”
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九十里尺八镇。《方舆纪要》卷78监利县“大江”条下:“县治临江尝多水患。元大德中议开尺八穴以杀江流,至明时穴已湮废。”
宋大理置,治所在成纪镇 (今云南永胜县北四里大树坪)。辖境约当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盐源、盐边两县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施州。大理置,治今云南省永胜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省永胜、华坪、维西、贡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