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陵县

乐陵县

①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魏王城)。地节四年(前66)尝封史高为侯邑。东汉建安末为乐陵郡治。三国魏属乐陵国。南朝宋仍为乐陵郡治。北魏永平二年(509)移治今市东北五十里。唐属沧州,贞观元年(627)移治今乐陵市西北三十里旧县镇。北宋熙宁二年(1069)移治咸平镇(今乐陵市西南五十里旧乐陵)。明洪武二年(1369)徙治富平镇(今乐陵市),属武定州。清属武定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改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南朝宋侨置,属乐安郡。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十二里。北齐废。


(1)古县名。(1)东汉桓帝追尊祖父河间王开为孝穆皇帝,以乐成县地奉山陵,改名为乐陵县,治今河北省献县东南。为河间国治。三国魏复名乐成县。(2)南朝宋置,治今山东省博兴县南。属乐安郡。北齐改为乐安县。(2)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乐陵市东南。为平原郡都尉治。东汉属平原郡。三国魏、西晋属乐陵国。北魏为乐陵郡治。隋属渤海郡。唐移治今市西北,属沧州。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徙治咸平镇,即今市西南旧乐陵。明洪武二年(1369年)徙治富平镇,即今市。属济南府武宁州。清属武定府。1988年改设乐陵市。


猜你喜欢

  • 长山寨

    ①五代南唐置,在今湖北通城县南。《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三年(956),“王逵奏拔鄂州长山寨”。胡注:“长山在鄂州南界。唐立寨,以备潭、朗。”②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大碶镇芦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

  • 适 (適) 中驿

    明嘉靖十一年 (1532) 置,属龙岩县。即今福建龙岩市东南六十五里适中镇。清雍正十年 (1732) 移雁石巡司于此。为县赴龙溪 (漳州)、永定适中之地,故名。

  • 大廉县

    南朝陈置,属龙苏郡。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曲樟乡。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越州,寻属廉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并入合浦县。古县名。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属龙苏郡。隋

  • 敕木山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 敕木山在 “县南八里。山高数千仞,积雪经旬不消”。

  • 八门城镇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六十四里八门城镇。清乾隆《宝坻县志》卷6:“八门城、小塔沽庄皆县东南六十里。”在天津市宝坻区东南部、箭杆河南岸。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八门城,人口 3200。

  • 恩江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恩江“在永丰县治东南。合龙门江,径吉水入赣江”。《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恩江 “在永丰县南。旧名濒水,亦曰永丰水。源出乐安县及宁都州兴国县界,汇流经此

  • 复 (復) 州厅

    清雍正四年 (1726) 分盖平县地置,属奉天府。治所在复州城 (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瓦房店市和大连市金州区一带。十一年 (1733) 改为复州。

  • 孝水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晋熙县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元和志》卷31绵竹县:“境有孝子姜诗泉,故取为名。”大业二年(606)改为绵竹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晋熙县改名,治今四川

  • 高峰堡

    ①明置,属武缘县。在今广西武鸣县南四十里。②北宋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境。后废。

  • 益光县

    五代唐同光三年 (925) 改益昌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宋初复为益昌县。古县名。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年)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利州。北宋初复改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