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亦名凌云大佛。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大佛寺左侧石崖山。唐开元元年(713)寺僧海通创建,至贞元十五年(799)剑南节度使韦皋完成。系一尊面对三江的弥勒坐佛,依山凿成。头枕山巅,足踏江流。高70.7米,肩宽24米。造型比例匀称协调,气势雄伟磅礴,仪态庄严慈祥,为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旧有楼阁覆盖,曰天宁阁,或称大佛阁、大像阁。《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大像阁“在凌云寺。唐开元中僧海通于渎江、沫水、濛水三江之合,悍流怒浪之滨,凿山为弥勒大像,逾三百六十尺,建七层阁以覆之,至韦皋时积十九年而工始毕。皋有大像记”。明末阁毁。右侧有“九曲栈道”石阶上下。两侧山岩有历代题刻和摩岩造像。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川省乐山市东岷江东岸,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大佛为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的一尊弥勒散跏趺坐像,故又名凌云大佛。《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载,大佛为唐开元元年(713年)名僧海通创建,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工程进行了约九十年;上覆十三层重楼,名大像阁,宋易名天宁阁,明末圮毁。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头高14.7米、10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耳长7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上可置一圆桌,赤脚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其右侧有凌云崖九曲栈道,沿崖迂回而下,可达江边。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佛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


猜你喜欢

  • 碗子城山

    在今河南沁阳市北五十里。为太行山分支。《明史·地理志》 怀庆府河内县: “北有太行山,又有碗子城山,上有关。” 《清一统志·怀庆府一》:碗子城山 “其形如碗,上有古城”。

  • 和良州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 新井

    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内。《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新井 “在巴县南五十步,东西一十五步。《地理志》 云: ‘周武王克商,封同姓为巴子,遂都于此。地因险固以置城邑,并在高冈之上’。唐天授年中,刺史许

  • 朝阳山

    ①即今吉林磐石县西北之朝阳山乡。《清史稿·地理志》: 磐石县官商路 “西由朝阳山达伊通”。②在今黑龙江省木兰县西北。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4: 朝阳山 “在 (木兰) 县北百里黑山正于西行再起之主峰

  • 辰水县

    唐置,属充州。治所在今贵州江口县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贵州省江口县北。属充州。后废。

  • 北路右翼右末次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次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色楞格东北。

  • 银岭

    在今浙江金华县西南九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93汤溪县: 银岭在 “县 (治今汤溪镇) 南六十里,与遂昌县接界。旧有银岭寨,亦要隘处也”。

  • 东莱

    春秋战国时指今山东半岛的龙口、莱阳等市以东地区。《国语·齐语》:“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即此。

  • 茂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会州置,治所在汶山县 (今四川茂县)。《元和志》 卷32茂州: “以茂滋山为名。” 按 《旧唐书·地理志》、《舆地纪胜》、《方舆胜览》 均作茂湿山。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

  • 黄泥湾

    ①即今广东阳春市东北春湾镇。清置巡司于此。同治 《广东图说》 卷45阳春县: 黄泥湾司“驻黄泥湾墟。其属大乡十”。②在今四川城口县南。清道光 《城口厅志》 卷4: 黄泥湾在 “厅南七十里。嘉庆元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