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山

丹山

①亦名丸山,又作凡山。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水经·巨洋水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方舆纪要》卷35临朐县“丹山”条引《大事记》:“轩辕征不道,东至海,登丸山,或讹为凡山,俗谓之丹山。西丹河、白狼河皆源于此。”

②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山海经·海内南经》:“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水经·江水注》:有大巫山“神孟涂所处……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③又名龟山。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一里沅江南岸。山中有丹山洞,洞中原有清康熙年间所建丹山寺。下有钟鼓洞,深里许。临江峭壁有“壁立万仞”、“碧水丹山”、“寰海镜清”等石刻。明王守仁、薛瑄等有诗纪游。


(1)古山名。在今湖北省巴东县西。《水经注》: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居山上。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也。 (2)村名。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属公坡镇。人口730。明末清初从本县后坡村迁此。单姓置居,靠山,取名单山;因“”与“丹”谐音,转今名。产稻、甘薯、花生。有公路东通公坡墟、西通二公堆墟。为近代琼剧艺术家吴法凤故里。


猜你喜欢

  • 万忠墓

    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白玉山东麓。是甲午战争中死难同胞埋骨之所。清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1894年11月21日), 日军侵入旅顺口,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大屠杀。旅顺人民奋起反抗,英勇搏斗,除三十六人幸

  • 笕泉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方舆纪要》卷116景东府: 笕泉 “在府北卫城内。洪武中,建卫城,中无井泉,指挥袁贤以竹笕引蒙乐山泉入城,凿池潴之,上覆以亭,取汲于此,因曰笕泉”。

  •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在今江西修水县城内。原为商会办公楼,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两边有厢房。1927年9月上旬,秋收起义部队主力、以卢德铭为总指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驻此。现有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

  • 东游水

    即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之东河。《水经·漾水注》:“汉水又东南,得东水口, 水出巴岭,南历僚中,谓之东游水。李寿之时,僚自牂柯北入,所在诸郡,布满山谷。其水西南,径宋熙郡东,又东南径平城东, 又东南,径巴西

  • 孟盟堡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里孟盟桥村。《清一统志 ·蒲州府一》: 孟盟堡 “明嘉靖中筑”。

  • 盂县

    ①春秋晋置,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二十五里大盂镇。《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孟丙为盂大夫。” 即此。西汉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

  • 丑陀山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张家山”条下:丑陀山“高峻。有蛮砦”。

  • 马鞍山

    ①又名戒坛山。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西山支脉,其山麓有戒坛寺。《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马鞍山“在房山县北六十里,以形似名。上有庞涓洞”。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5邢台县:“马鞍山在府西

  • 热水汛

    清置,属建昌镇。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南热水河北岸红莫镇。《清一统志·宁远府二》: 热水汛“在西昌西北热水旁,为大小凉山诸夷出入要路”。清雍正八年 (1730) 筑城,设都司分驻。

  • 于坑保隘

    在今山西岢岚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于坑保隘“在州西北八十里,路通保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