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县
北齐改涣北县置,属谯郡。治所在铚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以临涣水为名。隋大业十年 (614) 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集。唐属亳州,元和九年 (814) 属宿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 废。
古县名。北齐改涣北县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属谯郡。隋大业十年(614年)移治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临涣。唐贞观十一年(637年)还旧治,十七年复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宿州。
北齐改涣北县置,属谯郡。治所在铚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以临涣水为名。隋大业十年 (614) 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集。唐属亳州,元和九年 (814) 属宿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 废。
古县名。北齐改涣北县置,治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属谯郡。隋大业十年(614年)移治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临涣。唐贞观十一年(637年)还旧治,十七年复移治今濉溪县西南临涣。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宿州。
①清置,属海龙府。即今吉林辉南县 (朝阳镇)。1949年辉南县迁治于此。②即今黑龙江省嘉荫县治。民国 《黑龙江志稿》卷2: 佛山县 “民国十六年置佛山设治局 (佛山镇,有观音山,故名。属黑河道)。十八
在今越南义静省东南奇英、安兴南,为东入南海小溪。《新唐书·地理志》:“一路自骥州东二日行,至唐林州安远县,南行经古罗江,二日行至环王国之檀洞江。”
亦作羊肠关。明永乐中置,属平武县。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胡空关”条内:羊昌关在“府西北十五里。其地有羊昌山,山崖层叠,通铁蛇官道”。
即今四川开县西南之南雅镇。清咸丰 《开县志》 卷3: 南垭场 “离城一百里”。
唐贞观五年(631)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八年(634)改为懿州。
1941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同官、宜君、耀县三县析置,治所在陈家楼子(今陕西耀县西北柳林乡)。因三县各取首字为名。1943年4月撤销,并入淳耀县。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41年由陕西省同官、宜君、耀县
即今四川犍为县北舞云乡。清嘉庆 《犍为县志》 卷2: 舞雩场在 “县东三十里,通井研”。光绪三十一年 (1904),红灯教陈廷璧等起义于此,打毁教堂,围攻犍为县城。
南朝宋初析河阳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叶榆县(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海西北岸直至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一带。曾一度省,南齐复置。梁末废。(1)东晋成帝析河阳郡西部置,治比苏县(今云南云龙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明代属车里宣慰司。见万历 《云南志》 卷16 《贡象道路》。清顺治十六年 (1659) 改隶元江府。雍正七年 (1729)置普洱府。
又作邹。即邾。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