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泉县

临泉县

①隋大业四年 (608) 改蔚汾县置,属楼烦郡。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唐武德七年 (624) 改为临津县。

②唐武德三年 (620) 改太和县置,为北和州治。治所在今山西临县北二十五里故县村。《元和志》 卷14临泉县: “临泉水在县北一百步,县因此水为名。”贞观三年 (629) 属石州。北宋元符二年 (1099) 改属晋宁军。金属石州。蒙古中统三年 (1262) 升为临州。

③唐贞观三年 (629) 置,属羁縻丛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境。广德后废。

④1935年析阜阳县西境置,属安徽省。治所在沈丘集 (即今安徽临泉县)。


(1)古县名。(1)隋大业四年(608年)改蔚汾县置,治今山西省兴县西北,属楼烦郡。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名为临津县。(2)唐武德三年改太和县置,治今山西省临县西,属石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升为临州。(2)今县名。在安徽省西北部。属阜阳市。面积 1818 平方千米。人口191.5万。辖23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周为沈子国,文王十子聃季载之封地。楚为寝丘邑。秦置寝县,治今县,属陈郡。东汉改置固始县。唐置沈丘县。明废降为沈丘镇,入颍州。1934年建临泉县,以县治濒临泉河而得名。1947年分设泉南、泉阳、临泉三县,1948年分设临泉市。1949年三县一市合并置临泉县,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71年属阜阳地区,1996年属阜阳市。地处淮北平原。主要河流有泉河、洪河、流鞍河、涎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高粱、棉花、芝麻等。特产有生姜、大葱、贡柿、临潭毛笔、山羊板皮等。工业有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纺织、造纸、酿酒等。102省道、界临淮公路、临新公路、临阜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老丘堆、古沈子国城址、白果树。纪念地有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马牧泽

    ①在今河南灵宝市西。《方舆纪要》卷48灵宝县“马牧泽”条引《三秦记》:“桃林塞在长安东四百里。若有军马经过,则牧华山,休息林下马牧泽。”《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宇文泰袭高欢将窦泰于潼关

  • 新甫山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四十里。《诗经·鲁颂·閟宫》: “新甫之柏”,即此。相传汉武帝在此封禅,建离宫于其上,遂改名宫山。古山名。即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北莲花山。《诗经·鲁颂·閟宫》:“新甫之柏。”即此。相传汉

  • 拂梯泉

    即鸊鹈泉。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四年 (809),“振武奏吐蕃五万余骑至拂梯泉”。又作䴙鹈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年)

  • 库木什阿克玛山

    古名银山碛。在今新疆托克逊县西南库米什镇一带。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3:库木什阿克玛塔克“在苏巴什塔克北谷口西南一百四十里。……按回语,库木什,银也;阿克玛,积而不散之谓。库木什阿克玛塔克, 即《唐书

  • 龙潭水

    ①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开建县:龙潭水“在县(今南丰镇)北二十里。源出怀集县深山中,流经县北六十里万石岭,又南流,经县北三十里潭霜山,东北群川皆流合焉,西流入于开江”。②在今广西靖西

  • 棣州

    隋开皇六年 (586) 置,治所在阳信县 (今山东阳信县南七里)。大业二年 (606) 改沧州,后又改渤海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改棣州,寻废;贞观十七年 (643) 又置,移治厌次县 (今山东

  • 梦觉寺

    又名白茅寺。唐始建,在今河南辉县市西五十里太行山麓。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重修,改名白云寺。又称白茅寺。唐代始建,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太行山麓。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修改名白云寺。

  • 甘陵

    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元和志》卷16清阳县:“甘陵在城内。后汉清河王庆陵,庆即安帝父也。”《方舆纪要》卷15清河县:甘陵,“《城冢记》:汉安帝父清河孝王庆葬处,在清河县(治今清安县西城关乡)东南三十里

  • 幽岭关

    在今浙江安吉县 (递铺镇) 南二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89浙江总序 “独松” 条: 幽岭关 “在安吉州孝丰县 (治今孝丰镇) 东南三十里幽岭上。其东南亦与余杭县分界,谓之独松三关 (之一)。元至正十

  • 水口村

    即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村。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金南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