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松山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67: 西晋永嘉四年 (310),“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掖字渐磨灭,粗可识,而张字分明”。《寰宇记》 卷152张掖县: “临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马蹄山,又云丹岭山。在县南一百二十八里。”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67: 西晋永嘉四年 (310),“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掖字渐磨灭,粗可识,而张字分明”。《寰宇记》 卷152张掖县: “临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马蹄山,又云丹岭山。在县南一百二十八里。”
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南龙邦镇东南。《清一统志·镇安府》 “频峒隘”条内:上勾隘“在(归顺)州西南七十里,皆接越南高平府界。有兵防守”。同治《广西通志》卷125上勾隘“两山峙立,中成夹道,扼要处砌石墙”。在
即逢泽。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水经·渠水注》:“百尺陂即古之逢泽也。徐广《史记音义》曰, ‘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汲郡墓《竹书纪年》作‘秦孝公会诸侯于逢泽’,斯其处也。”见“逢泽(2)”。
①俗称祁连池。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五十里管涔山上。《水经·㶟水注》:“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池在山原之上,世谓之天池,方里余,澄淳镜净,潭而不流。”《资治通鉴》:南朝陈太建八年(576
在今云南祥云县南八里。《方舆纪要》 卷117云南县: 青华山在 “县南八里。下有洞,阔十丈, 山仅培, 洞中甚深, 邃不可穷。 旁有石窍漏光,若天窗然。《滇纪》: 自洱
1913年废广南府,改附郭宝宁县为广南县,以府名为县名。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广南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1)在云南省东南部,北和东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面积798
即今山东单县东北四十里曹马集镇。明万历年间碑文称,此即 “古兴元镇也,曹魏公屯军驻马之所”。故易名曹马集。集镇名。在山东省单县东北部。属时楼镇。人口4750。为原曹马集镇人民政府驻地。建村于西汉,名兴
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奓山镇附近。《清一统志·汉阳府》 “龙霓山” 条下: “又西有奓山。”(奓zhā) 集镇名。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中部。属奓山街道办事处。人口 5220。因位于奓山脚下得名。明末成
①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南。旧属茂名县,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陕西渭南市东赤水镇。《资治通鉴》:唐天复元年(901),朱全忠欲迁昭宗去东都,“闻车驾西幸,与僚佐议,复引兵还赤水”。③在今甘肃岷县东。一说在今青
即金城山。亦名崇城山。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方舆纪要》 卷68仪陇县: 金城山 “杜佑曰: 山本名隆城,梁置县在山上,凭险为理,因曰隆城郡。唐方州亦治此”。
即临泃城。石赵置,在今河北三河市东南。以临泃水而名。《资治通鉴》: 东晋永和六年(350),燕慕容霸伐赵,“收安乐、北平兵粮,与 (燕王) 俊会临渠”。即此。十六国后赵筑,在今河北省三河市南。因临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