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县
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东流场置,属江洲。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以大江东流为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属池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59年与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
古旧县名。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东流场置,治今安徽省东至县西北东流镇。属江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清属池州府。1959年与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治尧渡镇。
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东流场置,属江洲。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北东流镇。以大江东流为名。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属池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59年与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
古旧县名。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东流场置,治今安徽省东至县西北东流镇。属江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清属池州府。1959年与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治尧渡镇。
①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平山县:东林山“在县北二十里,其西为西林山,冈峦相接,皆有泉石之胜”。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四十里。《清一统志·湖州府一》:东林山“突兀于溪泊中,峰峦蓊秀”。光绪《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南歇马台。《方舆纪要》 卷11通州宝坻县: 驻马台在 “县南五里。金主璟曾驻于此。一名歇马台”。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佩雷拉克。《元史·亦黑迷失传》:至元二十九年(1292),“军次占城,先遣郝成、刘渊谕降南巫里、速木都剌、不鲁不都、八刺剌诸小国”。
①即今安徽阜阳市西大田镇。清乾隆《阜阳县志》卷4:田家集在“西乡三十五里,颍河南岸”。②即今湖北宜城市东田集。清嘉庆十一年(1806)设巡司于此。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田集。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巡
即桐源墟。今江西临川市西北四十里桐源乡。
十六国前秦置,为平凉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平凉市。《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前秦主苻登“进攻(姚)苌将吴忠、唐匡于平凉,克之,以尚书苻硕原为前禁将军、灭羌校尉,戍平凉”。即此。北周升为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淳祐临安志》卷9:万松岭“岭上夹道栽松”,故名。南宋时,密迩大内,宅第密布,直至山巅。唐白居易《湖上夜归》诗:“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即此。②在今湖北鄂州市西五里樊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 太和四年 (480) 九月,“乙亥,思义殿成”。太和十六年 (492) 正月 “戊辰,帝临思义殿,策问秀孝”。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旧城镇。北宋属邕州右江道。元属田州路。明属广西布政使司。正统五年 (1440) 升为思恩府。唐置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东北旧城。属邕州都督府。
金置,属河阳县。即今河南孟县北二十里罗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