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松州
唐武德六年(623)改江州置,治所在宜都县(今湖北枝城市)。辖境相当今湖北枝城市地。贞观八年(634)废。
唐武德六年(623年)改江州置,治宜都县(今湖北宜都市)。贞观八年(634年)废。
唐武德六年(623)改江州置,治所在宜都县(今湖北枝城市)。辖境相当今湖北枝城市地。贞观八年(634)废。
唐武德六年(623年)改江州置,治宜都县(今湖北宜都市)。贞观八年(634年)废。
即今陕西洛南县东北石坡镇。明正统三年(1438)置巡司于此。清裁。即今陕西省洛南县东北石坡镇。明正统三年(1438年)置巡检司于此。
①战国燕邑。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史记·魏世家》: 武侯七年 (前389),“伐齐,至桑丘”。又 《六国年表三》: 齐康公二十五年 (前380)“伐燕,取桑丘”。即此。②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平原县西。
即今云南江川县治大街镇。1950年江川县自江城镇迁治于此。集镇名。(1)在浙江省富阳市东部、富春江南岸。渔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00。旧为富阳四大船埠之一,名渔山埠,俗称渔山街,1949年后改大街。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凯口镇。《明一统志》卷88都匀卫: 凯阳山 “在平浪长官司西南六十里。山甚险峻,有寨在其上”。明曹学佺《名胜志》: “即凯口囤也。周围十余里,高四十丈,四壁斗绝,独一径尺许,盘旋而登
在今安徽郎溪县北十里中桥乡。有桥跨北溪 (今称钟桥河) 上。明嘉靖 《建平县志》:钟桥“在县北十里。宋宝庆元年知县张一璧建”。以可闻县城钟声为名。后在桥头形成街市,称钟桥街,又成为钟桥镇。为北通江苏官
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因境内有唐努山,故名。清初归服后,分为五旗四十六佐领,属定边左副将军者二十五,属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者五,属赛音诺颜者十三,属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门徒者三,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
①亦名文谷水、文峪河。汾水支流。源出今山西交城县西北孝文山,南流至文水县东南入汾水。《水经·文水》:“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②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文川河。《水经·
古地区名。即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宁夏清水河流域、甘肃环县、陕西吴旗县以北地。秦逐匈奴,取河南地,徙民实之,故名。《史记· 平准书》: 西汉元狩三年 (前120),山东大水,“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
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宋史·高宗纪二》:南宋建炎二年(1127)五月,宗泽守东京,“河北制置使王彦部兵渡河,屯滑州之沙店”。即此。
即弘化县。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县北。《方舆纪要》卷57作宏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