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浦镇
即今江西宜春市东二十里下浦乡。明嘉靖《袁州府志》卷2宜春县:“下浦,县东。”
即今江西宜春市东二十里下浦乡。明嘉靖《袁州府志》卷2宜春县:“下浦,县东。”
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西。《明史·地理志》 思恩府: “西北有都阳山。” 《方舆纪要》 卷111思恩府: 都阳山在 “府西北二百五里。山高广有泉,下注成溪,引流灌田。旧有都阳寨,宏治中,土酋岑濬作乱,
在今贵州黎平县北五里。《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 敛材溪 “出府东北六十里之敛材山,西流经太湖山北而入于宝带江”。《清一统志》 作 “敛村溪”。
岛名。《史记· 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前219),“遣徐市以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在此洲,共数万家,至今洲上
一名赤口港。在今湖北咸宁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6咸宁县“梓潭湖”条下:赤土港“在县东北十里。一名株树港。西南流合于官埠港”。
即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东银川乡。《方舆纪要》 卷60河州: 银川驿 “在州西六十里。《旧志》 云: 踏白城东有银川站,黄河所经,驿盖因旧名也”。
即今阿塞拜疆里海西岸高加索山南达尔班特。《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打耳班”。
又名大孤山、壶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元和志》卷21唐州慈丘县:“比水,出县东南大胡山。”《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引《水经注》:“大胡山在沘阳东北三十余里,广员五六十里。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
1914年改唐县置,属河南汝阳道。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1923年改为唐河县。旧县名。原名唐县,因与直隶省(今河北省)唐县重复,1914年改名。以位于沘水之源得名。治今河南省唐河县驻地城关镇。1923年
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南花丛镇。清于此置汛,设额外外委驻守。
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开化府》:六诏山“在(文山)县西北(按,当为东北)。山形旋折,云烟环绕”。斜贯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并延伸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山地统称。原仅指云南省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