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游洞

三游洞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二十五里长江西陵峡东口北岸峭壁,东临下牢溪。唐白居易与弟知退及元微之三人游此,各赋诗,居易为之序。北宋苏轼、苏辙及欧阳修俱有三游洞诗。南宋陆游《入蜀记》:“登三游洞,蹑石镫二里。其险处不可著脚,洞大如三间屋,有一穴通人过,然阴黑峻险尤可畏。”


在长江三峡西陵峡中灯影峡下游江北,距湖北省宜昌市10千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元稹、白行简三人曾来此寻幽探胜,赋诗抒怀,并由白居易撰《三游洞序》以纪其事,此洞始名“三游”。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曾游此,人们称为“后三游”。洞形成于峭壁中部,背倚西陵峡,面临下牢溪,高峦深谷,山水秀丽。洞室面积约700平方米,洞石褶皱起伏,形态富于变幻,或如兽奔蛇舞,或若惊涛流云,奇丽多姿。洞中部有钟乳石二根并列下垂,宛如门楹,将洞隔成两室,前室明旷,后室幽深,其旁复有一小洞颇狭窄,扶壁佝偻前行,可至洞外俯瞰大江。洞室内外石壁上,存有欧阳修、黄庭坚、叶衡等宋人题刻10余处和明代重刻《三游洞序》石碑一通及其他诗文题刻40余处,还刻有近人柯逢时、张难先、冯玉祥等的题词。洞外山顶及其附近,还有传为三国蜀汉刘备义子刘封所筑的城垒和张飞擂鼓台等遗迹。


猜你喜欢

  • 都卡

    亦作杜喀噶山。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东北都鲁河口西岸。清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5: 松花江纳乌吞河后,“又东有巨洲数十里,中即杜喀噶山”。

  • 石壁山

    ①一名龙山。又名甘山。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0交城县“锦屏山”条:“县西北二十里有石壁山,四围小山,相向如壁。”②一名文山。在今安徽旌德县北。《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石壁山“在旌德县北

  • 尚嵇镇

    1932年置,即今贵州遵义县 (南白镇)东南尚嵇镇。

  • 寿昌郡

    北魏正光六年(525)置,属瓜州。治所在龙勒县(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南一百五里破城子)。辖境相当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及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地。北周废。北魏置,治龙勒县(今甘肃敦煌市西南湖附近)。辖境相当今甘肃省

  • 双羊店

    即今山东高密市西四十里双羊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舆图志》:高密县西有双羊店。

  • 西卷县

    西汉置,为日南郡治。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汉书·地理志》 日南郡西捲县:“水入海,有竹,可为杖。”三国吴赤乌十一年(248)地入林邑国,名为区粟城。西晋复置,属日南郡。南

  • 岩州长官司

    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岚安乡 (昂州)。清康熙四十年 (1701) 废。

  • 阳市

    即羊市。为晋代洛阳市场。在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太平御览》卷827引陆机《洛阳记》曰:“阳市在城南。”

  • 九阿

    又称九曲。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水经注·洛水》:“洛水东经九曲南,其地十里,有阪九曲。《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西征,升于九阿’,此是也。”

  • 中村

    ①明建小孙家,清改名中村。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十四里中村镇。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图》:黄县西北龙口东有中村。②即今山东招远市西北金岭镇。清道光《招远县志》卷3《坊市》:中村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