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户

三户

①春秋楚邑。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北。《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晋人执戎蛮子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即此。杜注:“今丹水县北有三户亭。”

②津渡名。在今河北磁县西南漳水上。《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同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句下,《正义》按:“服虔云:‘三户,漳水津也’。孟康云:‘津峡名也,在邺西三十里。’”《水经·浊漳水注》:“漳水又东径三户峡为三户津。”

③山名。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三合山。《汉书·郊祀志》:宣帝神爵元年(前61),“祠太室山于即墨,三户山于下密”。《魏书·地形志》:即墨县有三户山。


(1)古城名。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丹水北岸。春秋、战国属楚。《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晋人执戎蛮子以“畀楚师于三户”;《水经注·丹水》引《古本竹书纪年》:“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今本《竹书纪年》系于周显王二十二年〔前347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列于魏惠王二十年〔前350年〕)杜预注:“今丹水县北三户亭。”皆即此。(2)古津渡名。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南漳河上。《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水经注·浊漳水》:浊漳合清漳又东出山,“又东径三户峡为三户津”。孟康曰:三户,“津、峡名也,在邺西四十里”。皆即此。


猜你喜欢

  • 米粮镇

    北宋置,属大足县。在今四川大足县东二十五里米粮乡。在陕西省镇安县东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峡,人口410。镇区地处河川,为县内重要产粮区,故名。1949年设米粮乡,19

  • 伊曼

    亦作亦麻、伊瞒、尼满。满语意为山羊。在乌苏里江东岸伊曼河口南岸。明永乐八年(1410)置亦麻河卫,属奴儿干都司。清为三姓副都统辖地。咸丰十年(1860)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将其割

  • 明月水

    在今湖南攸县北。《方舆纪要》 卷80攸县: “明月水在县北九十里,出明月山。又严仙山,下有严仙水,流二十五里合明月水……皆流入于攸水。”

  •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延津县东。《春秋》: 桓公十二年 (前700),“公会宋公于虚”。战国属魏。《史记·秦始皇本纪》: 五年 (前242),“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即此。古邑名。又作郯。春秋宋邑

  • 金陵县

    唐武德八年 (625) 改归化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南京市。次年改为白下县。古县名。唐武德八年(625年)改归化县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属润州。九年改名白下县。

  • 竹瓦寺

    即竹洼寺。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清末刘赞廷《察隅县志略》:由鸡贡“东北行,七十里至竹瓦寺宿”。即此。

  • 乐化县

    南朝梁大同五年(539)置,属上隽郡。治所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塘湖镇。隋开皇九年(589)废。古县名。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置,治今湖北省通城县东南。属上雋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

  • 陵水

    ①即今山西临县湫水河。《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南,陵水注之。水出陵川北溪,南径其川,西转入河。”②亦作菱水、溧水。即古之中江。在今江苏溧阳市。《史记·范睢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

  • 凤凰直隶厅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改凤凰营置凤凰厅,嘉庆元年(1796)升为直隶厅,属湖南省。治所即今湖南凤凰县。1913年改凤凰县。

  • 拟岘台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清一统志·抚州府》:拟岘台“在临川县东盐步岭。宋嘉祐二年,知抚州裴材建。曾巩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