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峰山

三峰山

①在今江西贵溪县南。《寰宇记》卷107信州贵溪县:三峰山“一名天冠山。三峰鼎立,有泉从崖隙东西泻”。《明一统志》卷51广信府:三峰山“在贵溪县南二里。三峰相并,东连王表岩,西接五面山,南北孤绝”。因移象山书院于山,俗亦呼为象山。

②在今江西宜丰县西。《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新昌县:三峰山在“县西五里,与县冶前盐岭相接。《志》云,盐岭高出群山,下瞰邑市,鳞鳞可数”。

③在今浙江丽水市西。《方舆纪要》卷94处州府丽水县:三峰山“在府西五十里。下曰灵峰,中曰翠峰,上曰岑峰,林峦秀丽,为一境之观”。

④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二十里。《金史·哀宗纪》:天兴元年(1232)正月,“大元兵及两省军战钧州之三峰山,两省军大溃”。即此。

⑤一名石峰山。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2桂东县:三峰山“三峰耸秀,蜿蜒十余里”。

⑥在今广西扶绥县北。《方舆纪要》卷110新宁州:三峰山“三峰并峙,环列如屏,俗名笔架山,下有金鸡岩”。

⑦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109思恩县:三峰山在“县东二十里。三峰并列,下有石岩洞,泉出其中,引流溉田”。

⑧在今四川长寿县西。《方舆纪要》卷69长寿县:三峰山“在县西十里,有三峰高耸”。

⑨又名三崇山。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旧州西。《方舆纪要》卷117云龙州:三峰山“在州(今旧州)西五里。一名三崇山, 壁立万仞, 人迹罕至”。

⑩在今蒙古国东南胪朐河源西。《明史·成祖纪》:永乐十二年(1414)亲征瓦剌,六月“追至土剌河,马哈木宵遁。庚戌,班师,宣捷于阿鲁台。戊午,次三峰山,阿鲁台遣使来朝”。


古山名。又称三封岭。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蒙古兵自唐州趋汴,金将完颜哈达等自邓州赴援,“次三峰山,军士有不食至三日者”,被蒙古军所败。


猜你喜欢

  • 东良海口镇

    在今山东招远市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6招远县:东良海口镇“即东良河入海处也。有巡司戍守”。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移驻黄山馆驿。

  • 三江闸

    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在今浙江绍兴县北三江村。《明史·汤绍恩传》:“绍恩遍行水道,至三江口,见两山对峙……遂兴工”,筑三江闸。《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三江闸在“府北二十八里。会稽、萧山、山阴之

  • 善文县

    唐永淳元年 (682) 置,属党州。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北宋开宝七年 (974) 废。古县名。唐永淳元年(68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属党州。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废入南流县。

  • 朗卜切喀巴普山

    亦作狼千喀巴布山或朗沁喀巴布冈里。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看龙山。为冈底斯山南干所始。狼楚河发源于此。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 “唐古忒 (藏) 语: 朗 卜切,象也。山形似象,口有泉流出,故名

  • 瑞像岩

    在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左天柱峰半山腰的峡谷中。岩上有用天然岩石依崖雕凿而成的释迦牟尼像。该像雕于宋元祐二年 (1087),高4米。

  • 石桥潭

    又名方桥潭。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十二里,庐山观音桥东招隐泉下。《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方桥潭“在栖贤寺下。陆羽以其水为第六。碑,本为石桥潭”。

  • 万年港

    古港名。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一说即今加里曼丹北岸的文莱。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万年港“凌门正湾为之引从,仿佛相望”。

  • 休平陵

    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元和志》卷25上元县:安帝德宗休平陵“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

  • 洛阳店

    即今湖北随州市南五十六里洛阳镇。民国《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三年 (1864) 四月,捻军攻随州失败后,“张总愚由马平港渡府河,奔洛阳店”。

  • 圭苑

    东汉雒阳苑囿。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后汉书·灵帝纪》 载: 光和三年 (180),“是岁作圭、 灵昆苑”。 李贤注: “圭苑有二, 东圭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