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峨山

三峨山

①即大峨眉、中峨眉、小峨眉山的合称。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小峨山“此山与中峨、峨眉相连,故峨眉亦名大峨,是为三峨”。《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三峨山,“《志》云:大峨山在县西百里,所谓峨眉山也;中峨山在县南二十里,一名覆蓬山,一名绥山;小峨山在县南三十里, 一名铧刃山。三山相连,谓之三峨”。

②指小峨山。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沙湾镇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7峨眉县:三峨山“在县南三十里。一名小峨山。高又减二峨之半”。


猜你喜欢

  • 普同寺

    又作普彤寺。在今河北南宫市旧城。《清一统志·冀州》: 普同寺 “在南宫县旧城。汉明帝永平十年建。唐贞观中修。大耳禅师建塔,高十余丈”。

  • 比求县

    唐仪凤二年(677)置,属巩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天宝元年(742)属因忠郡,乾元元年(758)属巩州。后废。

  • 施秉县

    明正统九年 (1444) 改施秉长官司置,属镇远府。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天启元年 (1621) 废。崇祯四年 (1631) 复置,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移治偏桥卫城 (今施秉县)

  • 八十里山

    在今湖南新宁县南四十里,接广西全州界。《宋史·蛮夷二》:“静江兴安之大通虚,武冈军之新宁、盆溪及八十里山,永州之东安,皆可以径达溪峒。”《方舆纪要》卷81新宁县“樟木山”条下:八十里山,“《志》云,山

  • 南淮安左郡

    南齐置,属司州。治所在慕化县 (今河南信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县西北部。北魏废。

  • 新怀县

    南朝宋初置,为初安郡治。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大明间废。北魏延兴二年 (472) 复置,北齐废。

  • 特番利

    地址或以为在今埃及塞得港西之杜姆亚特。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特番里,国居西南角,名为小食。官场深邃,前有石崖当关以守之,后有石洞周匝以居之。”

  • 罗源县

    宋乾兴元年 (1022) 改永昌县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元属福州路。明、清属福州府。1913年属福建东路道。1914年属闽海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在福建省东北部,东南临罗源湾。属福州市。

  • 溱溪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溱州置,治所在荣懿县 (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西南青羊镇)。乾元元年(758) 复为溱州。

  • 槎溪

    即今江西丰城市东南槎水。《寰宇记》 卷106洪州丰城县: 槎溪 “在县南八十里。源出猴峰山,西折经黄金桥入文江,过黄沙,历乌石冈,随地筑堰三十余所,利灌溉。晋范太守宁得灵槎于白石墓,故以名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