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传尺素

鱼传尺素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鱼传尺素”为寄信之典。宋秦观《踏莎行》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主谓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以尺素称书信。指传递书信。语本《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砌成此恨无重数。”△用于指书信往来。↔鸿稀鳞绝 鱼沉雁杳 鱼沉雁渺 鱼沉鸿断鱼沉雁静


【典源】 《文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 (wei) 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玉台新咏》卷一亦载,题为汉蔡邕作,“餐食”作“飧食”。

【今译】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写戍卒之妻在家中对远守戍边的丈夫的思念。诗中写道:“客人远方来,捎来双鱼书 (双鲤鱼,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中间夹信)。呼童拆信函 (烹鲤鱼,为解绳开函之喻),中有尺素书(古人写信,多用一尺长的绢帛)。长跪捧书读,信中何所言? 先写妻子加餐多保重、又写自己思家长相忆。”

【释义】 后以此典指书信,多用以表现相思之情等。

【典形】 北鱼南雁、尺书双鲤、尺素、尺素书、鸿断鱼沉、寄鳞游、寄双鱼、锦鲤、锦鳞、鲤素、鲤滞、鳞鸿、鳞羽、六六鳞、烹鲤、烹鲤得书、凭鳞翼、双鲤、双鲤鱼、双鱼、双鱼素书、双鱼信、素鲤、素鳞书、素书、托鲤鱼、雁去鱼来、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沉雁杳、鱼传尺素、鱼笺、鱼来雁去、鱼书、鱼素、鱼信、鱼雁、鱼中素、赠鲤、遗鲤、湘鳞字、鲤鱼传尺素、瑶缄附鲤鱼、烹鱼得尺素、书在鲤鱼中、书札损文鳞、开鱼得锦字、鲤鱼音信、雁来鱼去、尺素千金、信待鱼通、鱼鳞雁羽、鱼沉尺素、鱼书雁帛、双鱼尺素、三十六鳞、鲤鱼双、双双鲤、尺鲤书、落雁沉鱼。

【示例】

〔北鱼南雁〕 宋·汪元量《晓行》:“西舍东邻今日别,北鱼南雁几时通。”

〔尺书双鲤〕 清·丘逢甲《啸桐北上归卧病沪渎》:“斗酒只鸡追夙约,尺书双鲤剩春痕。”

〔尺素〕南朝梁·王僧孺《��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尺素书〕 宋·苏轼《杜介送鱼》:“病妻起斫银丝鲙,稚子欢寻尺素书。”

〔鸿断鱼沉〕 宋·张孝祥 《浪淘沙》:“清兴满山阴,鸿断鱼沉,一书何啻直千金?”

〔寄鳞游〕 五代·李煜《采桑子》:“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寄双鱼〕 宋·黄庭坚《次韵寅庵》:“不用看云眠永日,会思临水寄双鱼。”

〔锦鲤〕 宋·李泳 《贺新郎·感旧》:“问锦鲤何时重到,楼回层城看不见,对潇潇暮雨怜芳草。”

〔锦鳞〕 宋·李浙《踏莎行·送新城交代李达善》:“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鲤素〕 南朝陈·王磋《长相思》:“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绝。”

〔鲤滞〕 明·杨慎《七犯玲珑·叙庵弟惇》:“遥忆在南州,鲤滞书难求,鸿冥网莫兜。”

〔鳞鸿〕 宋·范成大《次伯安推官赠别韵》:“千里音书慰离索,莫言天远费鳞鸿。”

〔鳞羽〕 元·耶律楚材《思亲有感》之一:“欲凭鳞羽传安信,绿水西流雁北飞。”

〔六六鳞〕 宋·陆游《九月晦日作》之三:“锦城谁与寄音尘,望断秋江六六鳞。”

〔烹鲤〕 唐·骆宾王《夏日夜忆张二》:“烹鲤无尺素,筌鱼劳寸心。”

〔凭鳞翼〕 宋·柳永《倾杯乐》:“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双鲤〕 唐·韩愈《寄卢仝》:“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双鱼〕 唐·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

〔双鱼素书〕 宋·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只鸡絮酒纵有时,双鱼素书长已矣。”

〔双鱼信〕 唐·张祜《寄卢载》:“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

〔素鲤〕 宋·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素鲤频传,蕉心微展,双蕊明红烛。”

〔素鳞书〕 宋·张元干《临江仙·荼縻》:“一枝春瘦想如初,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

〔素书〕 唐·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

〔托鲤鱼〕 清·秋瑾《寄珵妹》:“年年常是感离居,两地相思托鲤鱼。”

〔雁去鱼来〕 明·徐渭《寄朱君邦宪》:“雁去鱼来复儿春,托缄犹胜挹清尘。”

〔鱼肠尺素〕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沉雁杳〕 宋·朱淑真《寄情》:“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杳又还休。”

〔鱼传尺素〕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鱼笺〕 宋·陆游《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之二:“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鱼来雁去〕唐·骆宾王《忆蜀地佳人》:“东吴西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鱼书〕 宋·晏殊《无题》:“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鱼素〕 清·黄鷟来《沈阳秋日得家问寄怀》:“纵裁鱼素难书德,但得蛇珠拟报恩。”

〔鱼信〕 元·张翥《唐多令》:“欲寄长河鱼信去,流不到,白蘋洲。”

〔鱼雁〕 宋·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赠鲤〕 唐·张九龄《武司功有幽庭春暄见贻》:“赠鲤情无间,求莺思有余。”


【词语鱼传尺素】  成语:鱼传尺素汉语词典:鱼传尺素

猜你喜欢

  • 鼓盆悲

    同“鼓盆之戚”。清赵翼《悼亡》诗:“已分今生不服缞,谁知暮景鼓盆悲。”

  • 木雁两不居

    同“木雁之间”。宋黄庭坚《赠无咎八音歌》诗:“木雁两不居,相期无待游。”

  • 马公帐

    同“马融帐”。明李梦阳《谒平台先生墓》诗:“平生马公帐,四海孔融尊。”【词语马公帐】   汉语大词典:马公帐

  • 蜂腰

    《南史.周弘直传》:“弘直方雅敦厚,气调高於次昆。或问三周孰贤,人曰:‘若蜂腰矣。’”三周,指南朝 梁周弘正、周弘让、周弘直兄弟。弘正善谈玄理,弘直方雅敦厚,唯弘让简素,曾任叛将侯景伪官,故时人讥之。

  • 银钩虿尾

    源见“铁画银钩”。比喻书法遒劲有力,钩、挑等笔画如银钩蝎尾。南朝 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惟礼

  • 湖海陈登

    同“湖海陈侯”。清孔尚任《夜过射阳湖》诗:“湖海陈登名未著,莼鲈张翰兴全违。”

  • 尺布之谣

    源见“尺布斗粟”。指讥讽兄弟相争的歌谣。唐李白《上留田行》:“高风缅邈,颓波激情。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 朝秦暮楚

    《战国策》载:战国时秦 楚争雄,当时山东诸国,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变化无常。后因以“朝秦暮楚”比喻反覆无常。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昔人之所慕者,今大中俱得之矣。与世之朝秦暮楚、驱驰势利之场者,大

  • 拱墓

    源见“墓木已拱”。婉指人逝已久。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元戎逼胁于垂堂,老将因循于拱墓。于是粤东要抚之势成,而边陲割地之议起矣。”【词语拱墓】   汉语大词典:拱墓

  • 倚闾之望

    同“倚门倚闾”。《镜花缘》四九回:“不独可以赴试,就是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见“倚门倚闾”。《隋书·王孝籍传》:“平原王孝籍奏记于吏部尚书牛弘曰:‘加以老母在堂,光阴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