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家鸡野雉”。喻贱近贵远,喜爱他人的书法技艺。宋陈师道《送孝忠》诗之一:“未须怜野鹜,家法付宣城。”
因秋而悲感的男子。《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词语秋士】 汉语大词典:秋士
见“再造之恩”。《东周列国志》81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词语恩若再生】 成语:恩若再生汉语大词典:恩若再生
即“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不能离开人们耳目的监察,应该谨慎。《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词语十目十手】 成语:十目十手汉语大词典:十目十手
《吕氏春秋.长攻》:“襄子谒于代君而请觞之,马郡尽,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斗,尽杀其从者,因以代君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
指明知法禁,而自己仍要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汉书.王尊传》:“太守以今日至府,愿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故行贪鄙,能变更者与为治。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偏正 谓明知法律禁止,却仍然去做犯法的事。《后汉书
源见“丰城剑气”。谓直射星斗的剑光。因丰城剑之一为龙泉,故称剑光为龙光。亦比喻志士豪情。清钱谦益《读新修滕王阁诗文集》诗之一:“夜深南斗龙光起,不为干将在狱中。”
科举时代,为防止阅卷的人受请托,辨笔迹,试卷都要交给誊录的人另用殊笔誊写,然后再交给阅卷的考官,称为“殊卷”。《明史.选举志》:“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者用硃,谓之‘硃卷’。”【词语硃卷】
晋.佚名《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音bìn,排斥)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虎丘千人座旁有点头石”。按《十道四番志》云:生公讲经于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二十四引《续仙传》:“许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行如奔马。时或负薪以卖,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