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萧萧:形容风声。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大清河上源支流。 萧萧哀风,激荡着易水的寒波,壮士这一去就永不回还。 这是荆轲辞别燕太子丹出发刺秦王时的歌辞。后常用以形容壮烈的送别场面。语出《战国策.燕策三》:“(荆轲)至易水上,既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忼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侯御之《清明雨》(《长江日报》1992年10月14日):“1933年初,日寇进犯到喜峰口,热河危在旦夕……。汉卿先生去前线鼓励士气,重远与记者们去战地,进行考察和宣传。年轻的记者悲愤地喊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猜你喜欢

  • 野王筝

    《晋书.桓伊传》:“(伊)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

  • 阮肇

    源见“刘阮天台”。借指情郎。明叶宪祖《鸾鎞记.鎞订》:“曾记山中逢阮肇,更闻湘渚嫁兰香。”【词语阮肇】   汉语大词典:阮肇

  • 畏匡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邢昺疏:“子畏于匡者,谓匡人以兵围孔子。记者以众情言之,故云‘子畏于匡’,其实孔子无所畏也。”后以“畏匡”指遭遇困厄。一说畏,通“围”。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昭明人心

  • 雕鸟尽,良弓藏

    同“鸟尽弓藏”。《水浒传》九十回:“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

  • 左顾龟成印

    源见“龟顾”。指迁官封爵的吉兆。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诗:“左顾龟成印,双飞鹄织袍。”

  • 铁砚磨穿

    铁砚:用铁铸成的砚台。表示刻苦学习。出自五代后晋桑维翰的事迹。桑维翰(899-946年)字国侨。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史载他初次参加进士考试时,主考官以其姓“桑”,与“丧”同音而不取。有人劝他改由其他

  • 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

    元方: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人。陈寔长子,有才智德行。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少子,亦有才智德行。 难做元方的弟弟,也难做季方的哥哥。 意谓兄弟二人见识才智难分高下。 旧时常用以称美两弟兄才

  • 时危安得真致此

    致:求得,引来。此:这里指骏马。 时势艰危,怎能真正得到这样的神骏。 表面是说在战争年代对驰骋疆场的骏马的渴望,实际是表示在动乱年代对匡时济世的人才的向往。语出唐.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一匹

  • 度柳树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白鹤老松,古木精也。李观守贺州,有道人陈某,自云一百三十六岁,因言及吕洞宾曰:‘近在南岳见之。吕云过岳阳日憩城南古松阴,有人自杪而下,来相揖曰:“某非山精木魅,故能识先生,

  • 燃犀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七载:晋温峤至牛渚矶,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人云下多怪物,峤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晋书.温峤传》:“〔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