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颐指气使

颐指气使

见“目指气使”条。


并列 颐指,不说话而用面部动作示意。气使,用神情去支使人。形容对人态度傲慢。高阳《粉墨春秋》:“管理这一批身分介于俘虏与客人之间的名流的是一个名叫井崎喜太郎的中尉,~,架子极大。”△贬义。多用于写倨傲而有权势的人。→颐指进退目指气使 指手画脚 发号施令 ↔降心相从。也作“目指气使”。


以下巴的动向及眼色指挥人谓之 “颐指气使”。形容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简言 “颐指”。亦作 “目指气使”,即动目以指物,出气以使人之意。

“目指”是以目光 ( 眼神) 指物,那么, “颐指”是什么指呢?是下巴吗?

《急就篇》卷三: “颊颐颈项肩臂肘。”颜师古注: “下颔曰颐。”《说文·页部》: “颔,顄 ( hán) 也。”“顄,颐也。”段注: “颔,口也。…… 《方言》: ‘颔、颐,颌也。南楚谓之颔,秦晋谓之颌,颐其通语也。’”顄即颔,颔训 “口”,则 “下颔曰颐”之 “颐”即为口之下半部,也就是俗所谓之下巴。

因此,“颐指”即言用下巴指挥或指示。头稍微向上一抬,再加以眼神示意或鼻出气息而指挥别人,这就是态度傲慢的 “颐指气使”。


【词语颐指气使】  成语:颐指气使汉语词典:颐指气使

猜你喜欢

  • 无忘耕垄时

    源见“鸿鹄之志”。喻指不忘昔日同处困境的朋友。宋陆游《赠成封州》诗:“极知自有封侯骨,但要无忘耕垄时。”

  • 潭府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潭潭,深邃貌。后因以“潭府”尊称他人的居宅。《西游记》四八回:“今日有缘得寓潭府。”《红楼梦》三三回:“下官此来,并非擅造潭府。”【词语潭府】   

  • 选色征歌

    同“选妓征歌”。色,美女。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结驷连骑,选色征歌。”《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当玄宗天宝改元以后……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并列 挑选美女,征召歌伎。清·余怀《板

  • 淄涅

    同“缁涅”。唐皎然《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从事方舟颜武康士聘四十二韵》:“颜生炯介士,有志不可越。仗义冒险难,持操去淄涅。”【词语淄涅】   汉语大词典:淄涅

  • 楚地囚

    同“楚囚”。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诗:“悲作楚地囚,何由秦庭哭?”

  • 伯鸾

    源见“举案齐眉”。贤丈夫的代称。唐刘长卿《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词语伯鸾】   汉语大词典:伯鸾

  • 七窍生烟

    形容愤怒之极,好象眼耳口鼻中都要冒出火来。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八回:“太师闻报,破了两阵,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主谓 眼、鼻、口、耳全冒出烟来。形容十分生气的样子。李良杰《女工程师之

  • 文魔贾岛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韩愈传》附《贾岛》:“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当其苦吟,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一日见京兆尹,跨驴不避,呼诘之,久乃

  • 算沙抟空

    《太平御览》卷七四引《鲁连子》:“淄 渑之沙,计兒不能数。”《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因以“算沙抟空”谓驾御繁难,能人之所不能。清黄宗羲《黄泽望圹志》:“

  • 炊粱梦

    源见“黄粱梦”。指梦幻。喻虚幻的人生富贵。清赵翼《健闲》诗:“仅留画饼名何用,且喜炊粱梦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