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

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公孙龙问魏牟,我少学古代圣贤之道,成年后又了解仁义的宗旨,自己以为已经无所不通了。可是在听到庄子高论之后,极觉新奇,不知是自己口才不如他,还是知识不如他。现在我都无法张嘴说话了。你看怎么办?魏牟回答时一方面以井底之蛙与东海老鳖对话极言庄子学说博大精深,不可企及。另一方面,又劝公孙龙不要盲目放弃自己学说,改学庄子。他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燕国少年到赵国邯郸向当地入学习走路的故事吗?结果不但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方式,反而失去了原来走路的本领,只好爬回本国去了。现在你不离开这儿,也将忘记你原先擅长的那一套本事,失去职业。公孙龙张口结舌,远避而去。

【出典】:

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太息,仰天而笑曰:‘……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偏正 比喻盲目模仿(别人),而把自己原来的长处都忘掉。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论文要得文中天,~终不然。”△贬义。多用于描写效人出丑。 →东施效颦 颦别开生面。也作“邯郸匍匐”、“学步邯郸”。


【典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成玄英疏:“寿陵,燕之邑; 邯郸,赵之都。弱龄未壮,谓之余子。赵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国少年远来学步。”《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今译】 燕国寿陵有少年见赵国邯郸人走路姿态很美,就到邯郸去学那里人的步态,不但没学会,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盲目模仿,照搬他人,结果反而更糟。

【典形】 步类寿陵、邯郸步、邯郸匍匐、邯郸学步、邯郸之失、失本步、寿陵步、寿陵匍匐、学步、羡邯郸、矜学步、失步人、邯郸无高步。

【示例】

〔步类寿陵〕 唐·温庭筠《上学士舍人启》:“步类寿陵,文渐涣水。”

〔邯郸步〕 宋·陆游《忆昔》:“蹉跎已失邯郸步,悲壮空传敕勒歌。”

〔邯郸匍匐〕 金·元好问《刘君用可庵》之一:“著脚绳桥已足忧,邯郸匍匐更堪羞。”

〔邯郸学步〕 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

〔邯郸之失〕 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扶步有邯郸之失,勉视无离娄之明。”

〔失本步〕 唐·李白《古风》之三十五:“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寿陵步〕 唐·刘禹锡《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寿陵匍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

〔学步〕 唐·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昔予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词语邯郸学步】  成语:邯郸学步汉语词典:邯郸学步

猜你喜欢

  • 赐绢羞臣

    《新唐书.长孙顺德传》:“俄以受赇(qiú,贿赂)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

  • 囊有仙方

    源见“青囊书”。指道家方术之书。唐罗隐《逼试投所知》诗:“曾恨梦中无好事,也知囊里有仙方。”

  • 知止不辱

    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元史·察罕传》:“(察罕)尝以病请告,暨还朝,帝御万岁山圆殿……顾李孟曰:‘~,今见其人。’”【词语知止不辱】  成语:知止不辱汉语大词典:知止不辱

  •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了过错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常用以鼓励人们勇于改过。语出《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清.汤斌《汤子遗书》卷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鲁迅《伪自

  • 十年梦

    同“十年一梦”。宋 翁元龙《瑞龙吟.清明近》词:“十年梦、秋千吊影,袜罗尘褪。”

  • 胸有竹

    同“胸有成竹”。清赵翼《编校文瑞师集感赋》:“与可画先胸有竹,庖丁解在目无牛。”

  • 傅好书王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汉文士贾谊被任命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好书。后遂用为咏太傅之典。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

  • 乘鸾跨凤

    源见“乘鸾”。比喻结成美好的姻缘。清李渔《慎鸾交.债饵》:“只消他纤手儿才一动……留下了伊行笔踪,就不怕事成空,准备着乘鸾跨凤。”并列 比喻结成美好的姻缘。”《再生缘》2回:“将门此女人难比,果有~缘

  •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吕氏春秋.去私》(卷一):“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 文豹隐雾

    源见“南山雾豹”。喻隐居潜修以成才德。《埤雅.释兽》:“传曰:‘文豹隐雾,十日不食,欲以泽其衣毛,成其文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