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赐墙及肩

赐墙及肩

源见“夫子墙”。喻才学浅露。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赐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述宾 比喻才学浅露。语本《论语·子张》:“叔孙武语大夫子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用于描写事物情状。


【典源】《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今译】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里对同官说:“子贡 (孔子弟子端木赐的字) 比孔子 (字仲尼) 还要贤明。”子服景伯听了去告诉子贡。子贡说:“拿房舍的围墙打个比方: 我的围墙只齐肩膀那么高,从外面就可以看见里边房屋的美好。而我老师的围墙却有数仞高,如果不进了大门,就看不到里面宗庙的壮美、房屋的众多。能够找到大门的也许并不多吧。武叔讲这样的话,不是可以理解的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学识浅陋,相差尚远; 或以“数仞墙”等形容学识深博。

【典形】 赐墙及肩、赐也墙、宫墙之峻、及肩墙、及墙藩、数仞墙、子贡墙、窥数仞墙、圣门未窥。

【示例】

〔赐墙及肩〕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之三:“赐墙及肩人得视,公才槃槃一都会。”

〔赐也墙〕 唐·杨巨源 《上刘侍中》:“敢炫由之瑟,甘循赐也墙。”

〔宫墙之峻〕 宋·张孝祥《洪帅魏参政》:“九命作牧,逖瞻帅阃之雄; 一廛为氓,近接宫墙之峻。”

〔及肩墙〕 宋·陆游《喜郑唐老相过》:“方挥却日戈,耻窥及肩墙。”

〔及墙藩〕 宋·曾巩《答葛蕴》:“忽有海上使,问我及墙藩。”

〔数仞墙〕 唐·罗隐《寄郑补阙》:“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

〔子贡墙〕 宋·陈师道《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我诗浅短子贡墙,众目俯视无留藏。”


【词语赐墙及肩】  成语:赐墙及肩汉语词典:赐墙及肩

猜你喜欢

  • 汾鼎

    鼎:古代炊器,青铜铸成。圆形,三足两耳。古人以为立国的重器。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在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得到一个宝鼎,武帝十分喜悦,在宗庙祭祀后,保藏在甘泉宫内,称为汾鼎,群臣都来庆贺。后以

  • 谨毛失貌

    《淮南子.说林训》:“画者谨毛而失貌。”意为谨于毫毛,注意小处,却失去了全貌,忽略了大处。并列 绘画时仅注意描画毫毛而忽略整体形貌的协调。比喻做事不考虑大局只注意小枝节。《淮南子·说村训》:“画者谨毛

  • 隐锻炉

    源见“嵇康锻”。指名士隐居不仕。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 山雉迎

    源见“鲁恭驯雉”。称美地方官有德政。唐杜甫《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诗:“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 分香

    同“分香卖履”。唐罗隐《邺城》诗:“英雄已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词语分香】   汉语大词典:分香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同情,怜悯。 同情心,每个人都有。语出《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元.关汉卿《蝴蝶梦》二析:“圣人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不救,等我救。”《封神演义》三四回:“恻隐之心,人皆

  • 卑之论

    见“卑之无甚高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50:“千言只作~,敢以虚怀测上公?”

  • 眉白

    同“眉最白”。唐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使》诗:“眼青宾礼重,眉白众情高。”

  • 望文生义

    文:文字,这里指字面。只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不求确切了解词句的内容。清.叶廷琯《吹网录.胡注望文生义之误》:“昔顾涧翁谓梅磵虽熟乙部,间有望文生义,乃违本事。”《孽海花》四回:“第一个时期,是开创时期

  •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明.凌濛初《三刻拍案惊奇》第五卷:“真珠姬发乱攧乱掷,哭得一佛出世(出世:指“生”),二佛生天(生天:指“死”)。”也作“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涅槃:佛教指佛或高僧死亡。)。”后因以“一佛出世二佛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