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贪泉

贪泉

晋书.吴隐之传》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音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指商朝奴隶主贵族伯夷和叔齐,史称贤者。他们因不满武王伐纣的革命,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后饿死。)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此事又见《艺文类聚》泉部引王隐《晋书》。

艺文类聚》卷九引盛弘之《荆州记》:“桂阳郡西南宿山,水出注大溪,号曰横溪,水甚深,冬夏不乾,俗谓之贪泉,饮者辄冒于财贿。”

后因以吴隐之酌贪泉的故事作为标榜官吏清廉的典故。所谓酌贪泉而不贪,就是这个意思。唐.王勃《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辄以犹欢。”

南朝.萧绎《荐鲍几表》:“将齐毛玠古人之服,实同吴隐酌水之廉。”


【典源】 《世说新语·德行》“吴道助、附子兄弟”条注引 《晋安帝纪》曰:“(吴)隐之既有至性,加以廉洁,奉禄颁九族,冬月无被。桓玄欲革岭南之敝,以为广州刺史。去州二十里,有贪泉,世传饮之者其心无厌。隐之乃至水上,酌而饮之,因赋诗曰:‘石门有贪泉,一歃重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晋书·吴隐之传》亦载,诗作:“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今译】 晋代吴隐之性情纯真,为官清廉,他的俸禄也分给亲族,以至自己冬天无被。桓玄派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广州城外二十里有地名石门,当地有水名贪泉,传说凡饮过此水的人就会变得贪婪无度。隐之至此,有意酌水而饮,并作诗说:“石门有贪泉,一饮便贪婪。若使夷齐饮,始终心不变。”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官吏廉洁。

【典形】 继吴、贪泉、酌泉、酌贪、酌贪泉、酌泉君有意、泉为吴隐变。

【示例】

〔继吴〕 宋·苏轼《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岚熏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

〔贪泉〕 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

〔酌泉〕 唐·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

〔酌贪〕 唐·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宰剧惭强项之名,酌贪砺清心之节。”

〔酌贪泉〕 元·刘时《端正好·上高监司》:“论宣差清如酌贪泉吴隐之,廉似还桑椹赵判府。”


【词语贪泉】   汉语词典:贪泉

猜你喜欢

  • 悬眸

    同“悬目东门”。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披发纵无天可诉,悬眸仍有鬼能知。”【词语悬眸】   汉语大词典:悬眸

  • 旌阳

    《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载:晋许逊曾任蜀 旌阳县令,他曾学道于大洞君吴猛,后因晋室乱而弃官东归。相传于东晋 孝武帝太康二年,在洪州 西山全家升仙而去。后以“旌阳”指许逊,为咏仙之典。

  • 华表鹤

    源见“辽东鹤”。喻指离家久别之人。唐司空图《长亭》诗:“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词语华表鹤】   汉语大词典:华表鹤

  • 池草

    同“池塘春草”。宋陈师道《春夜》诗:“梦中无好语,池草为谁生?”

  • 五斗折腰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为了微薄的官俸而屈身事人。宋黄庭坚《次韵寅庵》之二:“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词语五斗折腰】  成语:五斗折腰汉语大词典:五斗折腰

  • 回黄转绿

    晋.无名氏《休洗红》歌第二章:“休洗红,洗多红在水。新红裁作衣,旧红翻作里。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反复君所知。”“回黄转绿”是以衣服颜色新旧变化为比,联想到人生变化,慨叹世事无常。后以此指世事变化无定。

  • 颓玉

    源见“玉山倾倒”。形容醉态。亦用为对醉人的美称。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诗:“满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宋范仲淹《赠张先生》诗:“朱弦冉冉奏,金醴迟迟倾。相劝绮季徒,颓玉信纵横。”【词语

  • 燕赵

    同“燕赵人”。南朝梁武帝《戏作》诗:“长袂必留客,清哇咸绕梁。燕 赵羞容止,西 妲惭芬芳。”【词语燕赵】   汉语大词典:燕赵

  • 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

    意谓逐渐走向死路。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俚语有之:‘人在人间,日失一日,如牵牛羊以诣屠者,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后多引作〔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元.无名氏《马陵道》四折:“庞

  • 泛宅船

    同“泛宅浮家”。明瞿式耜《次石帆舟中七夕原唱》诗:“烽烟不隔还乡梦,琴鹤相将泛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