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侠窟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盗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把六国的豪侠都集聚到蜀地去。后遂用为咏蜀地之典。
唐.杜甫《鹿头山》诗:“纡余脂膏地,惨澹豪侠窟。”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盗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把六国的豪侠都集聚到蜀地去。后遂用为咏蜀地之典。
唐.杜甫《鹿头山》诗:“纡余脂膏地,惨澹豪侠窟。”
同“麒麟阁”。唐杨巨源《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诗:“为数麒麟高阁上,谁家父子勒燕然?”
《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后因以“王济癖”形容熟知马性。唐韩琮《咏马》:“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依老孙说,你在这里也好,自古道‘千里姻缘似线牵’。”古代传说,月下老人常为人间男女冥冥中作媒,只要他把红绳拴系在男女二人足上,即使远隔千里,也不论遇到多少曲折,终不得
同“阿娇金屋”。清文廷式《贺新郎》词:“须不羡,陈娇金屋。一霎长门辞翠辇,怨君王,已失苕华玉。”
源见“烹狗藏弓”。比喻敌人消灭后功臣不受重用。明张居正《答两广张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书》:“乌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并列 比喻功臣不被重用。明·张居正《答两广张凝斋
同“洛阳生”。雒,通“洛”。清吴伟业《送纪伯紫往太原》诗之二:“须看雁门守,不及雒阳生。”【词语雒阳生】 汉语大词典:雒阳生
《吕氏春秋.察微》:“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鲁国有条法律,凡是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当了奴
《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首助词,无义。)于胡底(厎:音zhǐ后亦写作“底”)。”郑玄笺:“于往底,至也。我视今君臣之谋道往行之,将何所至乎?言必至于乱。”伊于胡底意思是到什么地步为止。(
源见“秤象”。泛指称量巨大物体之器。清袁枚《游西樵山左行三里至逍遥石下》诗:“安得秤象船,一试石轻重?”
畀,给予。谓丢给豺虎吃掉。表示对恶人深恶痛绝。周朝有个诗人作了一首痛恨谗人的诗,诗中称:那个造谣的坏东西,是谁替他出主意;抓住那个坏东西,扔给豺虎填肚皮。豺虎嫌臭不吃他,扔到北方不毛地。不毛地也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