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谏伏青蒲

谏伏青蒲

青蒲:用蒲草编织的席垫,铺在皇帝寝室内,除皇后之外,任何人不得至此。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元帝病重。宠妃傅昭仪及其子定陶王常在元帝身边侍奉,而皇后和太子却很少能见到元帝。汉元帝病情逐渐加重,心情常常不平静,好几次询问尚书(执掌殿内文书,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官)当年汉景帝立胶东王的史事。这时,太子的大舅阳平侯王凤任卫尉侍中,他和皇后、太子都为此而忧伤,但又无计可施。驸马都尉史丹利用与皇上关系密切,可以前去探病侍奉的机会,等到元帝独自一人时,史丹走进元帝卧室,叩头后就趴在青蒲上,哭着说:“皇太子是皇后生的长子,立为太子已经十多年了,全国百姓都知道,而且都衷心拥戴他。现在社会上传言,看到定陶王平素一贯受到您的宠爱,认为您在立谁为太子上有动摇,想要废掉太子另立定陶王。如确实这样,朝廷百官将拚死劝诤,不会接受这种旨意的。我希望先赐我一死,来给各位大臣做个样子吧!”元帝平素为人仁厚,不忍心看史丹哭泣,被他那恳切的语言打动了,就改变了主意。太子因此就保住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出典】:

汉书》卷82《史丹传》3377、3378页:“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通“稀”)得进见。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史)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適(dí的,通“嫡”,正妻的儿子)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例句】:

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伏愿览青蒲之奏,曲允微城;诏凤凰之池,特收严召。” 唐·杜甫《壮游》:“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 唐·韩愈《答张彻》:“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 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 唐·元稹《令狐楚等加阶》:“深敏敬恭,寤寐思理,伏蒲焚稿,知无不为。” 唐·许浑《闻边将刘皋无辜受戮》:“却赖汉庭多烈士,至今犹自伏蒲论。” 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之2:““宵衣肝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为言。” 宋·毛开《满江红·送施德初》:“谁不羡,伏蒲忠鲠,演纶词笔。” 清·郭嵩焘《再和会合诗奉答刘孟容兄》:“我思伏青蒲,芒鞋见天子。” 清·丘逢甲《啸桐北上归卧病沪渎》:“红莲幕客苍梧守,未许青蒲作直臣。”


【典源】 《汉书·史丹传》:“ (史) 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適 (嫡) 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今译】 汉元帝病重时欲废太子另立。驸马都尉史丹趁探视元帝的机会直入卧室,伏在青蒲上叩首流涕,向元帝进谏说,太子为嫡长子,已立有十几年,百姓皆知。现传言欲废太子,若确如此,必遭公卿百官反对而拒不奉诏。请先赐我死以给群臣做个样子! 元帝不忍见史丹痛哭,又感其言辞恳切,于是同意不废太子。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强谏。

【典形】 伏蒲、伏青蒲、谏伏青蒲、青蒲之奏、青蒲直臣。

【示例】

〔伏蒲〕 唐·元稹《令狐楚等加阶》:“深敏敬恭,寤寐思理,伏蒲焚稿,知无不为。”

〔伏青蒲〕 唐·杜甫《壮游》:“斯时伏青蒲,廷诤守御床。”

〔谏伏青蒲〕 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

〔青蒲之奏〕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伏愿览青蒲之奏,曲允微诚; 诏凤凰之池,特收严召。”

〔青蒲直臣〕 清·丘逢甲《啸桐北上归卧病沪渎》:“红莲幕客苍梧守,未许青蒲作直臣。’”


猜你喜欢

  • 问喘

    同“丙吉问牛”。五代李家明《咏卧牛》:“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 浮查

    同“浮槎”。查,同“槎”。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三:“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词语浮查】   汉语大词典:浮查

  • 扫除诗书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实行愚民政策。宋苏轼《石鼓歌》:“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伊威:也写作“蛜蝛”,生于阴暗潮湿处的小虫,今名地鳖虫。蟏蛸( ㄒㄧㄠ ㄕㄠ xiāo shāo ):一种长脚小蜘蛛。 室内尽是地鳖虫,门上结满蜘蛛网。 形容家园荒芜的景象。语出《诗.豳风.东山

  • 巾角弹棋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著葛巾角,低头拂棋,妙逾于帝。”后因以“巾角弹棋”形容技艺高妙。清王士禛《戏

  • 狡焉思肆

    源见“狡焉思启”。谓妄图以狡诈逞其阴谋。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 狄,狡焉思肆。”见“狡焉思启”。晋·潘岳《关中诗》:“蠢尔戎狄,~。”【词语狡焉思肆】  成语:狡焉思肆汉语大词典:狡焉思肆

  •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同“江山好改,本性难移”。《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老兄,你岂不闻‘江山好改,秉性难移’?你切不可打量他从此就这等好说话了。”见“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儿女英雄传》20回:“老兄,你岂不闻‘~’?”

  • 忆莼羹

    同“忆莼鲈”。宋陆游《芒屦》诗:“清秋故不远,回首忆莼羹。”【词语忆莼羹】   汉语大词典:忆莼羹

  • 觉今是而昨非

    认识到今天做得正确而过去却非常错误。语出晋.陶潜《归去来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隋炀帝萧后《述志赋》:“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唐.刘知几《思慎赋》:“

  • 商羊识雨

    同“商羊舞”。宋孔武仲《江豚诗》:“乌鹊知风,商羊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