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西窗剪烛

西窗剪烛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诗人想象回家后深夜与妻畅谈的情景。烛燃既久,烛心结成穗形的花,烛光为之昏暗,须用烛剪剪去。后用为咏怀念亲人之语典,也泛指友人欢聚畅谈。

清.敦诚《寄怀曹雪芹》诗:“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偏正 在西窗前剪除烛花。原形容想念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或情人聚谈。语本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清·尹会一《健馀尺牍·答查履方》:“接奉手谕,旧雨情深,不异~。”△常用于表示挚友或情人相聚时促膝谈心的情景。也作“剪烛西窗”。


【典源】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今译】 唐代诗人李商隐寓居蜀地时作诗,诗中写道:“你问我何时归来,我归期尚未确定,听那巴山夜雨涨满了秋池,平添我的愁绪。何日才能与你相见,在西窗下相对剪烛夜话,回叙今夜的情怀,那该是怎样的高兴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分离的夫妻、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典形】 巴山夜雨、共君听雨、剪烛话巴山、听夜雨、听雨巴山、同剪灯语、西窗剪烛、西窗夜雨、西窗烛、剪烛西窗、剪灯深坐、剪灯听雨、名山夜雨、西廨剪烛。

【示例】

〔巴山夜雨〕 宋·张炎《塞翁吟》:“尚记得、巴山夜雨,耿无语,共说生平。”

〔共君听雨〕 元·彭元逊《子夜歌·和刘尚友韵》:“待他年君老巴山,共君听雨。”

〔剪烛话巴山〕 元·王国器 《踏莎行·破窗风雨》:“检书剪烛话巴山,秋池回首人千里。”

〔听夜雨〕 清·黄景仁《春暮呈容甫》:“对床听夜雨,分枕梦青山。”

〔听雨巴山〕 宋·张炎《征招·答仇山村见寄》:“瘦吟心共苦,知几度、剪灯窗小。何时更、听雨巴山,赋草池春晓。”

〔同剪灯语〕 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寂寥西窗坐久,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

〔西窗剪烛〕 清·秋瑾《秋雨》:“西窗剪烛话巴池,云黑应催工部诗。”

〔西窗烛〕 清·纳兰性德《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


【词语西窗剪烛】  成语:西窗剪烛汉语词典:西窗剪烛

猜你喜欢

  • 顾厨

    源见“俊厨顾及”。指才德超著的人。明陈子龙《哭周勒卣》诗:“生当元凯世,名在顾厨间。”

  • 汉祖龙颜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汉高祖刘邦有眉骨突出圆起之相,称为龙颜。后用以咏刘邦,又用“龙颜”泛称帝王之相貌。唐.李瀚

  • 贺囊佳制

    源见“锦囊佳句”。唐李贺的诗囊。借指优美诗作。宋 吕渭老《好事近》词:“从此贺囊佳制,有新奇题目。”

  • 麟阁高标

    同“麟阁图形”。明阮大铖《燕子笺.刺奸》:“捷书一奏天颜喜,麟阁高标郭细侯。”

  • 瑶池女使

    源见“青鸟使”。指传信的使者。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望咫尺青天,那有个瑶池女使,偷递情笺?”偏正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的居处;女使,指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青鸟。后以“瑶池女使”泛指传达消息的使者。清

  • 满城风雨近重阳

    宋.释洪惠《泠斋夜话》卷四《满城风雨近重阳》:“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

  • 十六族

    《史记.五帝本纪》:“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

  • 居仁由义

    居:居住。由:经过。 居住于仁,行走由义。 意谓居心行事,一切都遵循仁义。语出《孟子.尽心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唐.李远《送贺著作凭出宰永新序》:“一动一静,居仁由义。”宋.陆游《老学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 ㄐㄧˋ jì ):好马。枥( ㄌㄧˋ lì ):马槽。烈士:古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表示人到老年,仍有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语出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 葛陂筇竹

    源见“杖化龙”。指化为龙的竹杖。明高启《偃松行》:“葛陂筇竹亦腾化,神物终于可久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