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衣不重彩

衣不重彩

不穿多种色彩的衣服。谓衣着朴素。《陈书.高祖纪下》:“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亦作“衣不重采”。采:通“彩”。《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亦作“衣不兼彩”。汉.荀悦《汉纪.高帝纪三》:“诸所尝施,唯恐见之,赈人先于贫贱,衣不兼彩,食不重味。”


见“衣不重采”。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吴王闻越王尽心自守,食不重味,~。”


【词语衣不重彩】  成语:衣不重彩汉语词典:衣不重彩

猜你喜欢

  •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过,大杖则逃走。”是说轻打就忍受,重打则逃走。认为这就是子女在受到父母惩罚时应有的态度,以示孝顺。后因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作为子女对父母惩罚时应持态度之典故。《隋唐演义

  • 料虎须

    同“撩虎须”。清顾炎武《赴东》诗之二:“无为料虎须,危机竟不悛。”【词语料虎须】   汉语大词典:料虎须

  • 皱恒河

    源见“观河皱面”。喻人生易老。明袁宏道《述怀》诗:“寐来趋夜壑,老去皱恒河。”

  • 羁丱

    同“羁角”。丱,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新唐书.许王素节传》:“方羁丱,即诵书日千言。”【词语羁丱】   汉语大词典:羁丱

  • 石鲸鳞甲动

    《三辅旧事》:“池(昆明池)中有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相传秦始皇在宫中引渭水作昆明池,池中筑土为蓬莱山、豫章台,刻石为鲸鱼,达三丈长。可见声势气魄的恢宏。唐.杜甫《秋

  • 栩然蝴蝶

    源见“庄周梦蝶”。形容梦境悠闲快乐。宋苏轼《南歌子》词:“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 奴仆命骚

    唐杜牧《李贺集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本谓屈原的《离骚》与李贺的作品相比,只能看作为奴仆。后用以为典,形容文才出众。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诗:“奴仆

  • 赭衣塞路

    赭(zhě者)衣:赤褐色衣服,是古代的囚衣,因以指囚犯、罪人。《汉书·刑法志》说:“秦始皇兼并各诸侯国后,就废掉了先代君王治国的法度,撤销了执行礼谊的官署,滥施刑罚,制定种种苛繁的法律。”“结果却使奸

  • 画麟阁

    同“画麒麟”。唐白居易《不如来饮酒》诗之四:“何曾画麟阁,只是老辕门。”

  • 沈郎病

    源见“沈约瘦”。谓孱弱多病。宋史达祖《凤来朝.五日感事》词:“扇底并团圆影。只此是、沈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