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行不由径

行不由径

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郑玄注:“径……邪路也。”《论语.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字子羽)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后因以“行不由径”喻为人正直或举止端方。《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儿女英雄传》三三回:“〔安公子〕扔下筷子,把口里嚼的那口饽饽吐出桌子上,口也不及漱,站起来,就不慌不忙,斯斯文文,行不由径的走到上房来。”


主谓 由,经过。径,小路。这里引申为邪路。走路不抄小路。形容为人正直端方,行动光明正大。语出《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史记·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也比喻办事为学不遵循正道。唐·刘知几《史通·断限》:“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譬夫~,非所闻焉。”△多用于走正道方面。→道而不径行不逾方 光明正大 ↔邪门歪道


【词语行不由径】  成语:行不由径汉语词典:行不由径

猜你喜欢

  • 冰人

    《晋书.索?传》:“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因以“冰人

  • 芜亭麦饭

    同“滹沱麦饭”。清袁枚《光武原陵》诗:“三日真龙旗不见,芜亭麦饭风萧萧。”芜葶,即无蒌亭。

  • 次公

    源见“次公狂”。又《汉书.黄霸传》载:“汉黄霸,亦字次公,少学律令,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绩。借指刚直廉明之士。宋林逋《寄上金陵马右丞》诗:“尽道次公当入相,江湖那肯久迟徊。”【词语次公】 

  • 碎首縻躯

    见“碎首糜躯”。宋·王禹偁《又谢恩表》:“免冠伏阁,再三虑黩于天聪;~,万一冀伸于臣节。”【词语碎首縻躯】  成语:碎首縻躯汉语大词典:碎首縻躯

  • 笔虎

    宋.周越《法书苑》:“李阳冰善小篆,自谓苍颉后身,时谓之笔虎。”(引自宋.曾慥《类说》卷五十八)唐.李阳冰是李白族叔,曾任当涂令,他善写小篆。虎乃百兽之王,称李为“笔虎”,意即誉李阳冰书法精湛,名重一

  • 忘忧萱草

    同“萱草忘忧”。宋黄庭坚《满庭芳》词:“明眼空青,忘忧萱草,翠玉闲淡梳妆……难忘处,良辰美景,襟袖有余香。”

  • 民天

    源见“食天”。指粮食。晋葛洪《抱朴子.诘鲍》:“至于八政首食,谓之民天。后稷躬稼,有虞亲耕。”《北齐书.文宣帝纪》:“王深重民天,唯本是务。”【词语民天】   汉语大词典:民天

  • 子晋骖鸾

    源见“王乔控鹤”。指得道升仙。清袁枚《游仙曲》:“子晋骖鸾太少年,吹笙未敢望神仙。”

  • 衣钵

    源见“衣钵相传”。本指袈裟、饭盂,引申指佛家师徒传授之法器。唐崔颢《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六祖衣钵,传自达摩,藏广东 传法寺。衣本西方诸佛传法信器,钵

  • 黄金铸范蠡

    《国语.越语下》:“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相传范蠡遁隐后,变易姓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