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蕉鹿梦

蕉鹿梦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迎)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无水池壕),覆之以蕉(同樵,柴薪),不胜其喜。俄而遗(忘)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薪者之归,不厌(通懕>,安也,甘心)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法官)。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或本作认)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

薪者得鹿,神识不审,以为是梦;旁闻而取鹿者,只顾得鹿,亦不究毕竟是谁为梦;而薪者又从梦求索其鹿;二者遂争讼于官。当时官中既无判明虚实梦觉的“圣人”,便只得依士师之判,平分了事。其实,士师之判亦无根据,其虚妄更甚于争鹿者。这个故事所宣扬的是道家消极的避世虚无主义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亦如得鹿失鹿,都虚幻如梦。后因用为比喻世事虚幻的典故。

宋.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聊斋志异.梓潼令》:“蕉鹿当年笑郑人,迷离惝恍竟非真;梓潼再任先几兆,梦到雷同梦更神。”


【典源】《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qiao),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 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 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 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一作认) 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 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 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今译】郑国有个人在野外打柴,遇见鹿奔逃,即将它打死。恐怕别人看见,就将死鹿藏在坑里,上面盖上柴草,心中高兴异常。可不久又忘了所藏之处,以为自己不过是做梦而已。沿路他将这事告诉别人,有人听了,根据他的话将鹿取出。这人回家,将此事告诉妻子,说:“那个打柴人梦见得鹿而不记藏处,我现在得到了,他真是在做梦了。”妻子说:“你是不是梦见打柴人得鹿?真有这个打柴人吗?今天你真得到鹿,是你的梦成真了吗?”这人说:“我反正得到了鹿,何必管是他作梦我作梦呢?”打柴人回去,仍念念不忘所失的鹿,夜里真的梦见藏鹿之处,又梦见得鹿的人,第二天早晨,他根据所梦找到得鹿的人,两人争执起来,于是去找法官(士师)诉理。法官认为梦的真伪难辨,将鹿给二人平分。郑国国君闻知此事,问国相,国相也认为梦是无法辨清的,按士师的办法也就算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世间事物真伪杂陈,迷离难辨,得失无常。

【典形】 藏蕉梦、得鹿、覆蕉、覆蕉鹿讼、鹿覆蕉、鹿蕉讼、鹿梦、梦鹿、梦中蕉鹿、蕉鹿、蕉鹿梦、蕉梦、蕉阴覆鹿、蕉中得鹿、蕉中梦、士师分鹿、寻蕉覆鹿、蕉中鹿、梦中得鹿、惊心蕉鹿、梦里士师、梦中案鹿、分鹿覆蕉、蕉隍讼、蕉边梦、蕉中覆、梦询蕉鹿、分鹿梦。

【示例】

〔藏蕉梦〕 清·黄遵宪《到家》:“少眠易醒藏蕉梦,多难仍逢剪韭时。”

〔得鹿〕 宋 ·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覆蕉〕 宋·张孝祥《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谢表》:“寻覆蕉之梦,惊曩事之皆非; 追视草之游,惧此生之终弃。”

〔覆蕉鹿讼〕 清·钱谦益《次韵答士龙》之一:“覆蕉鹿讼无荣辱,芥羽鸡场有是非。”

〔鹿覆蕉〕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之一:“梦觉真同鹿覆蕉,相君脱屣自参寥。”

〔鹿蕉讼〕 明·汤显祖《怀遂昌辜明府》:“虎槛豁已除,鹿蕉讼希有。”

〔梦鹿〕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梦鹿分真鹿,无鸡应木鸡。”

〔梦中蕉鹿〕 清·黄景仁《沁园春·王述庵先生斋头》:“叹名场已醒,梦中蕉鹿,酒徒难觅,市上荆高。”

〔蕉鹿〕 清·丘逢甲 《菊枕诗》 之一:“荣祜谢槐蚁,得失泯蕉鹿。”

〔蕉鹿梦〕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呈南涧》:“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蕉梦〕 宋·张炎《甘州·赋众芳所在》:“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唐。”

〔蕉阴覆鹿〕 清·王鹏运《水龙吟》:“我已相忘,蕉阴覆鹿,槐根封蚁。”

〔蕉中得鹿〕 宋·王安石《夜读试卷呈君实》:“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稍眩真。”

〔蕉中梦〕 清·钱谦益《九月望日得石斋馆丈诗》:“世事蕉中梦,人情李下蹊。”

〔士师分鹿〕 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寻蕉覆鹿〕 宋·张炎《木兰花慢·元夕后》:“任蹴踏芳尘,寻蕉覆鹿,自笑无能。”


猜你喜欢

  • 鲁连书

    源见“一箭下聊城”。借指高超的谋略。唐钱起《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诗:“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词语鲁连书】   汉语大词典:鲁连书

  • 陶令去官

    同“陶令弃官”。唐王维《早秋山中作》诗:“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 伯牛灾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名叫冉耕,是孔子的学生。伯牛病危,孔子去探视,极为悲痛,说如果真是不行了,这岂不是天命如此吗?这样好的人

  • 马惜障泥

    《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又《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

  • 夏日

    源见“赵日”。比喻态度严厉。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公繁不秋荼,严无夏日;民知约法,未肯以狱。”【词语夏日】   汉语大词典:夏日

  •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形容热心工作,因公忘私。孟子说,唐尧在位的时候,天下还没有治理好,洪水泛滥成灾,草木、禽兽都疯狂生长、繁殖,谷物失收,恶禽猛兽到处害人,它们的足迹遍于中原各地。尧极为忧虑,因此

  • 燕霜

    同“燕市霜”。唐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词语燕霜】   汉语大词典:燕霜

  • 燕石妄珍

    《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什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 曰若稽古三万言

    “曰若稽古”是《书.尧典》的首句。稽古:考古。汉代经学家解说这四个字,用了三万字,是汉代经学烦琐的著名例子。《汉书.艺文志.六艺略》颜师古注引桓谭《新论》云:“秦近君能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至十余万

  • 牛津

    源见“牛郎织女”。指天河。宋杨亿《戊申年七夕五绝》之四:“争如灵匹年年别,莫恨牛津隔凤辀。”【词语牛津】   汉语大词典: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