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萱草忘忧

萱草忘忧

《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陆德明释文:“谖,本又作萱。”古制,北堂为主妇居室,也是母亲居室,因以代指母亲。在北堂阶前种植萱草,象征母爱,故可忘忧。后遂用“萱草忘忧”为排解忧愁的典故。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初学记》卷二七引三国 魏王朗《与魏太子书》:“不遗惠书,所以慰沃,奉读欢笑,以藉饥渴。虽复萱草忘忧,皋苏释劳,无以加也。”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主谓 萱草,多年生草木植物,供观赏。俗多以喻母子。子能慰其母,可使母以忘忧。语本《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愚智所共知也。”△多用于儿子安慰母亲方面。


【典源】《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ei)。”毛传:“谖草令人忘忧。”郑笺云:“谖,本又作萱。”《文选·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今译】 古人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却忧愁烦闷,所以萱草又名忘忧草。《诗经·伯兮》是一首妇人思念远行丈夫的诗,其中写道:“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盆里栽。一心只在惦念你,使我胸中愁难排。”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有所寄托而排遣忧愁。

【典形】 北堂萱、树萱、忘忧代萱苏、忘忧萱草、萱草忘忧。

【示例】

〔北堂萱〕 唐·骆宾王《同辛簿筒仰酬思玄上人》:“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

〔树萱〕 唐·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忘忧代萱苏〕 清·唐孙华《夏日斋中读书》:“潇洒送炎燠,忘忧代萱苏。”

〔忘忧萱草〕 宋·黄庭坚《满庭芳》:“明眼空青,忘忧萱草,翠玉闲淡梳妆。”

〔萱草忘忧〕 南朝梁·萧纲《听夜妓》:“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词语萱草忘忧】  成语:萱草忘忧汉语词典:萱草忘忧

猜你喜欢

  • 王孙春草

    《文选》卷三三汉.刘安《骚.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李善于题下所作的序注说:“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

  • 事以密成

    意思是做事须慎密进行,才易获得成功。《韩非子.说难》:“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词语事以密成】  成语:事以密成汉语大词典:事以密成

  • 千年一清

    源见“黄河千年一清”。指吉祥的征兆。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偏正 古人说,黄河水浊,一千年才澄清一次。《拾遗记·高辛》:“丹丘千年一烧,黄河~。”△用以比喻某

  • 蟋蟀相公

    南明奸相马士英的绰号。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马士英为人极似贾秋壑,其声色货利,无一不同,羽书仓皇,犹以斗蟋蟀为戏,一时目为蟋蟀相公。”贾秋壑:即贾似道,南宋末年的奸臣,专权误国,荒淫无道。【词语蟋

  • 泪碑

    同“堕泪碑”。唐王维《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塔铭》:“身塔不出虎溪,泪碑有同羊岘。”【词语泪碑】   汉语大词典:泪碑

  • 凤衔丹诏

    同“木凤衔书”。唐戎昱《赠韦况徵君》诗:“身欲逃名名自随,凤衔丹诏降茅茨。”

  • 越鄂君

    源见“鄂君被”。指倜傥风流的男子。明陈子龙《春游》诗之一:“鞭冲湿雾张公子,舟泛横波越鄂君。”

  • 灌坛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太公为灌坛令,武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武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

  • 阿和平蜀

    《旧五代史.僭伪.王建传》:“衍,建之幼子也。建卒,衍袭伪位。……衍既冲騃,军国之政咸委于人。……唐同光三年九月十日,庄宗下制伐蜀,命兴圣宫使魏王(李继岌)为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为行营都招讨。……十一月

  • 脊令原

    源见“鹡鸰在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脊令,同“鹡鸰”。清吴伟业《观蜀鹃帝剧有感》诗之二:“二月东风歌《水调》,脊令原上使人愁。”【词语脊令原】   汉语大词典:脊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