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庾公尘”。喻鄙视权势。清蒋春霖《扬州慢.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贼趋京》词:“问障扇遮尘,围棋赌墅,可奈苍生?”
同“强弩之末”。《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衡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见“强弩之末”。【词语强弩之极】 成语:强弩之极汉语大词典:强弩之极
《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后因以“俊造”指才智杰出的人。《三国志.魏武帝纪》:“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
源见“武昌柳”。指公物被盗。北周庾信《杨柳歌》:“武昌城下谁见移,官渡营前那可知?”
《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音tuó,古时计算丝缕的单位。一说为缝合之意)。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宋.朱熹注:“小曰羔,大曰羊;皮,所以为裘,大夫燕居之服。素,白也;紽,未详,盖以丝饰
《战国策.西周》:“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史记.周本纪》亦载此事。杨柳同科,古人常通用。春秋时,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百步之外射杨柳叶,百发百中。后因用“穿杨”、“穿杨叶”
萧何:汉朝开国名相。斠( ㄐㄧㄠˋ jiào ):古代量谷时,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为持正、公平。一作“顜”( ㄐㄧㄠˋ jiào , ㄐㄧㄤˇ jiǎng )、“讲”、“较”。画一:整齐,一律。
同“攀髯”。宋欧阳修《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词语攀胡】 汉语大词典:攀胡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指辅政治国之策。唐崔湜《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诗:“进无负鼎说,退惭补衮诗。”
见〔忧人之忧,乐人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