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这是古代熟谚,表示移祸他人的意思。故事出自《水经渐江水注》引刘敬叔《异苑》:“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担者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宿越里,缆船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龟曰:‘行不择日,今方见烹,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识性渊长,必致相困。令求如我之徒,计将安治?’龟曰:‘子明无多辞!’既至建业,权将煮之,烧柴万车,龟犹如故。诸葛恪曰:‘燃以老桑乃熟。’献人仍说龟言,权使伐桑,取煮之即烂。故野人呼龟曰元绪。”唐.白居易《杂感》:“犬啮桃树根,李树反见伤。老龟烹不烂,延祸及枯桑。”《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秀童要取壶酒与阿爹散闷,是一团孝顺之心。谁知人心不同,倒挑动了家长的一个机括,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大理寺官具本上朝廷,圣旨道:‘李吉委的杀死李秀,画眉见存,依律处斩。’将画眉给还沈昱,又给了批回,放还原籍,将李吉押发市曹斩首。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其时王大郎已被拿去,前后门户洞开,悄悄的溜出大门,所以不知贼的来踪去迹,反害了王大郎一家性命。正是:柙龟烹不烂,贻祸到枯桑。”


【词语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成语: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汉语词典: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猜你喜欢

  • 山简倒载

    同“山公倒载”。唐李瀚《蒙求》:“陈遵投辖,山简倒载。”【典源】《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 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

  • 张堪折辕

    《后汉书.张堪传》:“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拜蜀郡太守。……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

  • 颜回

    源见“箪瓢陋巷”。借指安贫乐道之士。唐白居易《谕友》诗:“朱门有勋贵,陋巷有颜回。”

  • 党同伐异

    原意是指以门户之见排斥打击异己,今指宗派主义严重。东汉桓帝时期,宦官专权,朝政黑暗,陈蕃、李膺等遂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东汉政府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对这些政治上的异己势力进行打击。《后汉书·党锢列传

  • 泛驾之马

    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有才能而不受礼节法制约束的人物。《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跅( ㄊㄨㄛˋ tuò 柝)弛:放纵不羁。偏正 不受驾驭的马。比喻很有才干而不肯俯首帖耳

  • 奠楹

    同“奠两楹”。唐薛稷《润州刺史王美畅妻长孙氏墓志》:“圣历元年,王府君止坐挻灾,奠楹俄及。”明袁宗道《挽周老师》诗之一:“奠楹期已迫,曳履忽无声。”【词语奠楹】   汉语大词典:奠楹

  • 冕旒黈纩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东方朔《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唐.颜师古注:“黈,黄色也。纩,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于冕,垂两耳旁,示不外

  • 衔羽

    《韩非子.说林下》:“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后用为相助之典。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八:“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词语衔羽】   汉语

  • 千斛米

    《晋书.陈寿传》:“丁仪、丁廙,有盛名於魏。陈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当为尊公作佳传。’子不与,竟不立传。”晋.陈寿写《三国志》时,曾向丁仪、丁廙之子提出索要千斛米,方为其父作传。丁氏不与,竟不为立

  • 认奴作郎

    将奴仆误认作主人。明代矍汝稷《指月录》:“香严义端禅师,僧问:‘某今辞和尚,未审有何指示?,师曰:‘礼拜著。’僧礼拜,师曰:‘礼拜一任礼拜,不得认奴为郎。’”兼语 把奴仆当作郎君。比喻是非混淆,昏愦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