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终童

终童

即终军。终军(?-前122年)字子云,济南(今山东济南)人。自幼好学,凭着口才好,文笔佳,在当地很出名。18岁选为博士弟子。上书评论国家大事,被汉武帝重视,任命终军为谒者给事中,不久提拔为谏大夫。后奉命出使南越(今两广地区),为越相吕嘉所杀。死时年仅20余岁,世称“终童”。后以“终军”、“终童”用作咏青年才士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64下《终军传》2814、2820、2821页:“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例句】:

唐·王维《哭祖六自虚》:“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唐·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终童之死谁继出,燕颔儒生今俊逸。” 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李广少时思报国,终军未遇敢论边。” 唐·李咸用《边城听角》:“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 唐·薛逢《潼关驿亭》:“终军壮节埋黄土,杨震丰碑翳绿苔。” 唐·杜牧《出关》:“关吏不须迎马笑,去时无意学终军。”


【词语终童】   汉语词典:终童

猜你喜欢

  • 败驾

    源见“东野败驾”。谓用非其人,损害国家。《三国志.孙綝传》:“臣伏自省,才非干国……位极人臣,伤锦败驾,罪负彰露。”【词语败驾】   汉语大词典:败驾

  • 不蔓不枝

    枝,也作“支”。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原指莲梗的不旁生枝节,后多借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简洁流畅而能

  • 黍律嘘春

    同“黍谷回春”。元李思衍《见王参政》诗:“黍律嘘春燕谷暖,梅花入梦楚天长。”

  • 壶中阔

    同“壶中天”。唐窦常《茅山赠梁尊师》诗:“上象壶中阔,平生醉里忙。”

  • 副车惊博浪

    同“击副车”。宋钱惟演《始皇》诗:“已觉副车惊博浪,更携连弩望蓬壶。”

  • 无为而治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无为而治”,即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时,完全沿袭前代尧的治国之道,自己未做丝毫改变

  • 不共戴天

    原作“弗与共戴天”,意谓不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生活,表示仇恨极深,誓不两立。古人认为,与有杀父之仇的人,应当誓不两立,不在一个天底下生活;与有杀兄屠弟之仇的人,应当携带武器,随时准备械斗;与自己朋友有仇

  • 敝裘苏季子

    源见“季子貂敝”。指为功名利禄奔走不遂的困窘者。金元好问《解剑行》诗:“又不见敝裘苏季子,合从归来印累累。”

  • 幼妇碑

    源见“绝妙好辞”。指曹娥碑。唐杜甫《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词语幼妇碑】   汉语大词典:幼妇碑

  • 斩木揭竿

    源见“揭竿而起”。指武装起义。《水浒传》九一回:“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清魏源《圣武记》卷十:“诏以安民必在择吏,诚得良吏,自可铸剑戟为农器,否则斩木揭竿,岂条例所能禁止。”并列 比喻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