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紞鼓留公

紞鼓留公

源见“五鼓之歌”。形容地方官政绩卓著,受民爱戴。宋曾巩《和赵宫保别杭州》:“紞鼓留公岂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


【典源】《晋书·邓攸传》:“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dan) 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 (一作挽) 不留,谢令推不去。’”

【今译】 晋代邓攸任吴郡太守, 为政清明,甚受百姓爱戴,当时称为中兴良守。后来因病离任,郡中几百万送迎钱,他一钱不受。数千百姓牵拉住邓攸的船,使之不能开行,邓攸只好趁半夜悄悄离去。当地百姓唱到:“咚咚敲打着五鼓,鸡叫了天色欲曙。邓侯啊拖也拖不住,谢令却推也推不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地方官吏有政绩,受百姓爱戴。

【典形】紞鼓留公、紞如五鼓、扁舟挽不回、五鼓之歌、县鼓应鸡鸣、怨不留、吴儿怨不留。

【示例】

〔紞鼓留公〕 宋·曾巩《和赵宫保别杭州》:“紞鼓留公岂是催? 湖山得意且徘徊。”

〔紞如五鼓〕 宋·苏轼《宿海会寺》:“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扁舟挽不回〕 宋·苏轼《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

〔五鼓之歌〕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岂直邓攸清白,见称五鼓之歌; 刘宠廉能,名为一钱之郡。”

〔县鼓应鸡鸣〕 唐·王维《送方城韦明府》:“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怨不留〕 唐·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猜你喜欢

  • 韩市呼天

    指战国时刺客聂政的姐姐聂荣献身为弟扬名的故事。《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刺杀韩相侠累后,自己刮破脸面,挖出眼珠,剖腹而死。韩国以重赏寻求能认出杀侠累的人。聂荣得知后,赶到韩国,曰:“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

  • 如操左券

    同“如持左券”。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章:“督、抚两大人这次用兵,计虑周详,胜利如操左券。”见“如持左券”。姚雪垠《李自成》2卷2章:“督、抚两大人这次用兵,计虑周详,胜利~。”【词语如操左券】  成

  • 碧云辞

    源见“碧云”。指离别之歌。宋晁端礼《蓦山溪》词:“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曾仗东风寄。”

  • 和氏璞

    同“和氏之璧”。元吴克恭《谷口歌采荣》诗:“哀哉和氏璞,献者楚王城。”

  • 怀清巴妇

    参见:怀清台

  • 蜀郡五丁

    源见“五丁开道”。神话传说中蜀地的五个力士。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楚人三户,蜀郡五丁,气拥玄云,精贯白日。”

  • 织蒲

    《左传.文公二年》:“〔臧文仲〕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家人贩席,言其与民争利。”后因以“织蒲”为表示为政不仁与民争利的典故。《南史.范泰传》:“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故拔葵所

  • 王后卢前

    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初唐“四杰”中,杨炯对王杨卢

  • 狡兔求窟

    同“狡兔三窟”。清文廷式《广谪仙怨》:“相臣狡兔求窟,国论伤禽畏弦。”【词语狡兔求窟】   汉语大词典:狡兔求窟

  • 荆花紫

    源见“田家荆合”。象征昆季和睦,家庭兴旺。清陈维崧《菩萨蛮.遥题广陵吴元式棣友堂》词:“驱车昨过田真里,千年想象荆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