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

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旧唐书.李义府》传亦载,“笑中刀”作“笑中有刀”,“人猫”作“李猫”。后因以“笑里藏刀”形容人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元 吴弘道《梅花引》套曲:“不做美相知每早使伎俩,左右拦障,笑里藏刀,雪上加霜。”


偏正 比喻人外貌和善,而内心狠毒阴险。语本《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汪文风《雾城斗》:“二十来年,黄虎对王卧龙通过细微入末的观察,可算是把他摸了个透:他面善心恶,~,翻云覆雨,手段毒辣。”△贬义。常用以指伪善者。 →口蜜腹剑 ↔心口如一。也作“笑处藏刀”、“笑中有刀”。


解释比喻表面和善而内心阴险狠毒。

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李义府是瀛州饶阳人,因擅长写文章而被推荐为官。唐高宗即位后,宠爱武则天,打算立为皇后,但是怕宰相等人的谏议,所以迟迟未能有所动作。李义府揣摩到皇帝的心意,上表请求废除现任皇后而改立武后,从而得到了皇帝和武则天的喜爱。

李义府仰仗皇帝和武后的恩宠,胆大妄为。洛阳一个女人淳于氏因罪关在大理寺,李义府听说这个女人很漂亮,于是让大理寺丞毕正义免除她的罪行,将其纳为自己的小妾。大理寺卿段宝玄知道后告到朝廷,皇帝让调查此事,于是李义府逼迫毕正义上吊,杀人灭口。皇帝偏袒李义府,不让再继续追究;侍御史王义方当廷面谏,痛斥李义府的罪行,反倒惹怒了皇帝,被贬为莱州司户。

李义府位高势重,许多无耻之徒阿谀巴结,和他攀附关系。给事中李崇德也说自己和他属于同一家族。有一段时间,李义府被贬为普州刺史(其实是皇帝为了缓和大家对李义府的意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李崇德就赶紧把他从家谱中除名。李义府听到后一直怀恨在心,等到后来自己做了宰相,就令人诬陷捏造李崇德的罪证,李崇德被关进监狱里,最终自杀了。

李义府表面温和恭敬,和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满脸堆笑,其实他内心阴险凶残,心胸狭小,嫉贤妒能。李义府位高权重时,总是希望别人附和自己。凡是有人略微违背他的心意,他就肆意诬蔑陷害。所以当时人说,李义府笑里有刀;又因为他貌似温和而内心险恶,人们叫他“李猫”。


【词语笑里藏刀】  成语:笑里藏刀汉语词典:笑里藏刀

猜你喜欢

  • 八砖学士

    唐.李肇《翰林志》:“北厅前阶有花砖道,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直之候。李程性懒,好晚入,恒过八砖乃至,众呼为八砖学士。”唐.翰林学士李程性情懒惰,按照当时的朝规,日影至阶前五砖是官吏上朝的时候,可是他每

  • 一曲淋铃

    源见“夜霖铃”。表示怀念伤悼之情。唐杜牧《华清宫》诗:“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 离娄之目

    同“离朱之明”。唐韩愈《明水赋》:“形象未分,徒骋离娄之目。”

  • 西母蟠桃

    源见“王母蟠桃”。神话中的仙桃。美称珍味佳果。清黄遵宪《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西母蟠桃又绮筵。”

  • 附人骥尾

    见“附骥尾”。范文澜《中国近代史》7章:“(康有为)痛责那倡言合作的学生,说他们太无志气,不识潮流,要~。”【词语附人骥尾】  成语:附人骥尾

  • 发丘摸金

    源见“摸金校尉”。指盗坟掘墓以敛钱财。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虽奸阉携养,章密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指曹操)虐。然抗辞书衅,皦然露骨矣。”

  • 夜烛催诗

    源见“击钵催诗”。指夜间烛下赶写诗章。宋苏轼《次韵答刘景文左藏》:“夜烛催诗金烬落,秋芳压帽露华滋。”

  • 脱襦赠

    《南史.江革传》:“(谢)朓尝行过候革(候,探访),时大寒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躭学不倦(躭,同耽,沈溺入迷),嗟叹久之,乃脱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参见《渊鉴类函.服饰部.襦四》,《月令

  • 六月霜

    同“六月飞霜”。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诗之四:“漫说天飞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须伤。”【词语六月霜】   汉语大词典:六月霜

  • 矍相

    《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郑玄笺:“矍相,地名。”本为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省 曲阜市城内阙里西。后借指学宫中习射的场所。《北史.张普惠传》:“乞至九月,备饰尽行,然后奏《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