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秋毫无犯

秋毫无犯

秋毫:秋天鸟兽新长出极细微绒毛,比喻微小事物。此典指韩信称赞刘邦率军西进,一路上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后以此典比喻军队纪律严明;又比喻为人清正廉洁。在萧何再三推荐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刘邦便问计于韩信。韩信分析了楚项羽、汉刘邦双方之形势,指出:项羽不仅性情暴躁、眼光短浅、用人不能放手;而且,对军队不能约束。项羽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受到极大摧残和损害,百姓因此十分不满。项羽表面看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容易打败。自从汉王您进入武关(今陕西商南县东南丹江上,古代通往关中的重要关口),没有丝毫侵犯百姓利益,废除秦朝苛刻法令,与秦地百姓立约,颁布了三条法令,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称王的。此典又作“秋毫不犯”。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2页:“大王之入武关,秋豪(通“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彭首破荆门,长驱武阳,持军整肃,秋毫无犯。”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2折:“老夫一生公正廉直,与人秋毫无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2回:“我与民秋毫无犯,哪得财物与他?”


主谓 秋毫,动物在秋天所新换的绒毛。非常微小的东西都不侵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对老百姓毫不骚扰、侵犯。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褒义。用于形容正义军队。↔烧杀抢掠 洗劫一空 鸡犬不留。也作“秋毫不犯”。


一丝一毫都不侵犯谓之 “秋毫无犯”,喻军纪严明。当年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可谓 “秋毫无犯”。一针一线都是小而贱之物,“秋毫”犹此。

“毫”谓细毛,人体上即有无数 “毫毛”。

为什么说 “秋毫”呢?

“秋毫”指鸟兽在秋季新长出来的细毛。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朱熹 《四书集注》: “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言毫末纤小,不易察见。 “秋毫之末”比喻极为纤小之物。“明察秋毫”则谓能洞察一切,目光敏锐,观察入微。

因此,“秋毫”引申为纤小、细微之义,比喻一针一线等小而贱之物,所以 “秋毫无犯”即谓一丝一毫、一点一滴都不侵犯,比喻严明的军纪。

“沛公入关,秋毫无犯”( 《汉书·高帝纪》) ,是因为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忠谏,与百姓 “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史记·淮阴侯列传》) 。


【词语秋毫无犯】  成语:秋毫无犯汉语词典:秋毫无犯

猜你喜欢

  • 同声

    源见“同声相应”。喻指志趣爱好相同者。晋陆机《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金元好问《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炼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词语同声】   汉语大词典:同声

  • 雨人

    汉代刘向《说苑.贵德》:“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

  • 鱼笺

    同“鱼书”。明屠隆《綵毫记.湘娥思忆》:“水绿湘江渺,纵有鱼笺难寄。”【词语鱼笺】   汉语大词典:鱼笺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善于冶炼的人。裘:皮袍。良弓:善于制弓的人。箕:簸箕。 善于冶炼和善于制弓的工匠的儿子,见其父辈冶碎金熔铸、弯竹木为弓,就根据这个道理学会补缀兽皮为裘,编制柳枝为箕。 表示受环境薰陶,子孙能

  • 友王绩

    源见“无功乡”。用以咏醉酒。宋陆游《醉赋》:“书中友王绩,堂上祠杜康。”

  • 落尘绕梁

    源见“歌落梁尘”、“馀音绕梁”。形容歌声美妙,经久不息。《金瓶梅词话》四三回:“唱出一句来,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裂石流云之响。”并列 飞尘震落,余音绕梁。形容声音激越动听。《金瓶梅词话》43回:“唱了

  • 悬牛头,卖马脯

    见“挂羊头,卖狗肉”。《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令史。”刘昭注:“~,盗跖行,孔子语。”【词语悬牛头,卖马脯】  成语:悬牛头,卖马脯

  • 逋薮

    同“逋逃薮”。《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专成逋薮。”【词语逋薮】   汉语大词典:逋薮

  • 发种种

    源见“颠毛种种”。头发短少的样子。形容老迈。清钱谦益《〈湖外野吟〉序》:“童而学之,发种种矣,而后今乃知其难矣。”

  • 黄莺别主

    唐 孟启《本事诗.情感》载:唐诗人戎昱,与一官妓情属甚厚。时韩滉欲召妓置籍中,昱不敢留,作歌词赠之,使妓在筵席上歌之。其词曰:“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滉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