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袁宏艇”。宋李曾伯《水龙吟.和丁未诸叔父玩月》词:“庾楼袁舫,浩歌长啸,壮游曾历。”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十《晋上虞龙山史宗》:“道人以书付小儿……小儿云:‘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耳。’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云:‘
封建时代束缚妇女的戒条。《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毛传:“师,女师也。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
同“赐墙及肩”。清袁枚《题黄楼望春图寄怀小坡观察》诗:“未握羲之笔,先遮赐也墙。”
同“敢怒而不敢言”。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并列怨,怨恨,极不满。内心怨恨或不满,但不敢说出。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
同“秦火”。清黄遵宪《感怀》诗:“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
《战国策.楚策一》:“江乙(原为魏人,后仕楚,为郢大夫)恶昭奚恤(楚将),谓楚王(楚宣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指善于看守)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咬)之
犹言纨绔子弟。唐施肩吾《代征妇怨》: “寒窗羞见影相随,嫁得五陵轻薄儿。” 参见:○五陵
源见“伍胥抉目”。指伍子胥死后被悬于东门之目。表示忠臣含冤被害而忠心不渝。汪文溥《感时一首仍叠南湖放鹤亭韵》:“去越范蠡先日泛,沼吴 胥目异时看。”
亦作“上梁不正下梁歪”。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势必也跟着学坏。元代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月馆风亭,则为这虔婆上梁不正。这些时消疏了燕燕莺莺。”《缀白裘.铁冠图.夜乐》:“不要怪他们,这叫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