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痴人说梦

痴人说梦

宋朝惠洪《冷斋夜话》卷九:唐高宗时,僧伽游历江淮间,行踪时有不同常人之处。“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何姓,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意思是说唐朝著名书法家李邕对和尚的话没有听懂,就随便作传。

本指对痴呆的人说梦话,而痴呆的人信以为真。后比喻愚昧的人说荒诞的话。

镜花缘》第十八回:“今大贤说他注的为最,甚至此书一出,群书皆废,何至如此?可谓痴人说梦!”


主谓 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语出宋·道原《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乌巨道行禅师》:“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痴人面前,不得不梦。”邓拓《燕山夜话·不要空喊读书》:“当然这只不过是~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用于性状。→痴儿说梦白日作梦 想入非非 ↔巧发奇中。也作“痴儿说梦”。


解释痴:呆傻。本指对傻子说胡话而傻子会信以为真。后用来比喻荒唐的人凭着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

出处北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僧伽龙朔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之曰:‘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

唐高宗龙朔年间,有个和尚在江淮之地云游,形迹非常奇怪。有人问他:“你何姓(姓什么)?”他戏言:“我姓何。”又问他:“你是何国人(哪里人)?”他又说:“我是何国人。”几十年以后,唐玄宗时的北海太守、书法家李邕给这个和尚写墓碑时,已经不明白当时和尚说的这些话,于是信以为真地给他写传记说:“大师姓何,是何国人。”宋代的惠洪法师说,李邕为和尚作传时把和尚的戏言当真,后人再见到这篇传记更会以假为真,这正是所谓的“给傻子讲睡梦”,傻子会将假东西信以为真。

近义异想天开

反义脚踏实地

例句

上天入地”在遥远的古代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但今天宇宙飞船、海底探险让它变成了现实。


【词语痴人说梦】  成语:痴人说梦汉语词典:痴人说梦

猜你喜欢

  • 阖门却扫

    同“闭门却扫”。汉王粲《寡妇赋》:“阖门矣却扫,幽处兮高堂。”见“闭门却扫”。【词语阖门却扫】  成语:阖门却扫

  • 掷金声

    同“掷地金声”。清吴伟业《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玄都对管城。”【词语掷金声】   汉语大词典:掷金声

  • 隐鳞戢羽

    同“隐鳞藏彩”。清钱谦益《〈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文章巨公,以片言只字定其身价。”见“隐鳞戢翼”。清·钱谦益《〈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名闻未彰,

  • 兔窟多术

    同“兔三窟”。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剪霆灭。”

  • 秦宫宝镜

    同“秦庭朗镜”。《儿女英雄传》四回:“只见他那艳如桃李之中却又凛如霜雪,对了光儿好一似照着了那秦宫宝镜一般,晃得人胆气生寒,眼光不定。”

  • 堕水跕鸢

    源见“跕鸢”。指环境险恶。宋乐雷发《昭陵陂马伏波庙》诗:“堕水跕鸢无处问,滩头斜照晒鸬鹚。”

  • 溟海扶摇

    源见“鲲鹏展翅”。喻奔向美好的前程。明张居正《送杨生南归》诗:“南山雾雨文初变,溟海扶摇翮未舒。”

  • 弟子三千

    弟子:门徒;学生。此典指孔子大约有门徒三千多人。后以此典比喻老师教学有方,门徒众多;或形容尊敬有学问之老师,自己愿作学生受教。 当时,孔子用诗、书、礼、乐之内容作为教材教学,前来学习的学生大概有三千多

  • 翟公书门

    源见“门可罗雀”。谓感慨世态炎凉。清沈守正《与柴延喜书》:“世道日凉,交情不古……五交三异,未尽其变,翟公书门,翻为常矣。”偏正 贵贱变化中可以看出人的交情和品德。语本《史记·汲郑列传》:“下封翟公为

  • 次公意气

    源见“次公狂”。借指刚直者的气度秉性。清赵翼《哭杭白峰之讣》诗:“元凯生平书有癖,次公意气醒而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