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在地上画圈,让犯罪者站在圈内,以示惩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猛虎在深山时,百兽望见都震惊害怕,等到把它关在陷阱和栅栏里,就摇着尾巴乞求食物了。这是人的威力使它逐渐被约束而驯顺了。所以士人看见画地为牢,就绝不走进去;面对木刻的狱吏,就决不置答。这就是人们往往在未遇刑前就态度鲜明地自杀,以避免受辱的原因啊!”这是嫉恨苛酷狱吏的悲愤之辞,因作咏囚系之辱的典故。也比喻只允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典】:

汉书》卷62《司马迁传》2732页:“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文颖注曰:“未遇刑自杀,为鲜明也。”

【例句】:

唐·骆宾王《畴昔篇》:“画地终难入,书空不自安。” 元·岳伯川《铁拐李》一折:“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画地为牢。”


兼语 相传上古时刑律规定:在地上画圈,令犯人站立圈中就表示惩罚。这就像后来的牢狱。后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行动,不得逾越。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贬义。多用于行为方面。→固步自封 ↔破门而出。 也作“划地为牢”、“画地成牢”、“画地为狱”、“画地作狱”。


解释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就像后代的监狱。后用来比喻将行动限定在某种范围内,不得逾越。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汉武帝时,发生过一场征讨匈奴的战斗,由汉武帝爱妃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指挥,李陵带领五千人作为先锋。战斗初期,李陵所部横扫匈奴,非常顺利,以至于孤军深入匈奴腹地。匈奴王单于非常害怕,发动全国可以拉弓射箭的人,一起围攻李陵。最终李陵因为弹尽粮绝,援兵无望而被迫投降。李陵投降前,捷报频传,朝廷官员也都尽拣皇帝爱听的话说。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来后,大家又异口同声地贬损李陵。当时司马迁正担任汉武帝的太史令,汉武帝就问他对这事的看法。司马迁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对战场情况的分析,说李陵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他的投降是因为救兵没有按时赶到造成的。汉武帝听到这样的回答勃然大怒,认为司马迁是在诋毁李广利,就将他交给大理寺审讯,结果被判宫刑。

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改任中书令,他在给任少卿的一封回信中述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悲愤心情。其中说道:猛虎在深山中的时候,百兽都害怕,等到被关进笼子,就会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因为威势被逐渐约束的结果。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尤其不能被关进牢房消磨掉自己的气节,所以即使地上画个圈作为牢房,也不可进入,即使削个木人作为审判的官吏,也不可面对,应该在刑法加身前早早自杀,以免遭受屈辱。自己之所以接受宫刑而没自杀,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写完的缘故。


【词语画地为牢】  成语:画地为牢汉语词典:画地为牢

猜你喜欢

  • 以螳当车

    源见“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御,譬犹以卵投石,以螳当车,多见其不知量而已。”偏正 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

  • 臣朔饥

    同“臣朔苦饥”。戴德章《补题三十二岁衣冠小影》诗之一:“独怜扪此皤然腹,举世谁知臣朔饥?”【词语臣朔饥】   汉语大词典:臣朔饥

  • 脍鲤

    《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包鳖脍鲤。”《诗经.小雅.六月》中有“包鳖脍鲤”句,为宴请友朋的佳肴。后遂用为待客热情之典。唐.钱起《送丁著作佐台郡》诗:“带经怡府吏,脍鲤待乡人。”

  • 含血喷人

    宋.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承吉禅师》:“若也谈禅说耍,大似含血噀人。”噀,音xùn,含在口中喷出。后多作“含血喷人”,指捏造罪名,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好人。清.李玉《清忠谱.叱勘》:“你不怕刀临头颈,还思

  • 飞舄双凫

    同“飞凫舄”。宋无名氏《沁园春.寿王倅》词:“文章政事奇哉,曾飞舄双凫天外来。”

  • 子桑吾友

    源见“子桑寒饥”。指顺命豁达之人。明袁宏道《病中短歌》:“虫臂鼠肝彼何人,嗟来子桑真吾友。”

  • 侧弁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诗经》中有以“侧弁”(歪戴帽子)描写君臣狂饮醉态之语。后以“侧弁”喻指醉态。唐.羊士谔《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乃赋诗

  • 参两

    同“参天两地”。宋张载《正蒙.参两》:“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幽赞参两,功则宏矣。”【词语参两】   汉语大词典

  • 梦楹

    《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谁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畴昔,前日,往日。寝疾,卧病。孔子临终前数日,梦奠于两楹之间,预知将死,后果七日而

  • 薛瘝读易

    易:即《周易》,亦称《易经》。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明代薛瑄(1392-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曾任山东提学佥事、大理寺丞,官至礼部右侍郎。治学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