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宿:指歇宿了的鸟谓射箭的不射已归巢的鸟。元.郑德辉《㑇梅香》三折:“小生读圣贤之书,夤夜与女子相期,莫是非礼么?呸,这是赴约的风流况,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一“韩定辞”(一作韩令辞):“马彧诗清秀,然意在试其学问。韩于座酬之曰:‘崇霞台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威德好将银笔述,丽词堪与雪儿歌。’座宾靡不钦讶。然亦疑银笔之僻也。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纲是网上端总绳,引申指大网。谓孔子不用大网横断流水以取鱼。后以“不纲”谓朝廷失去纲纪,政治混乱。《汉书.叙传下》:“秦人不纲,罔漏于楚。”《明史.太祖纪一》:“当是时,
同“邻笛”。清 丘逢甲《黄香铁先生故宅有楼翼然今斥为酒家矣》诗:“落日满城邻笛怨,酒垆人更吊黄公。”
省称“五尺”。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代的尺短,故可称“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贾:同“价”。【词语五尺之童】 成语:五尺之童汉
同“偷光凿壁”。唐王播《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壁间潜认偷光处,川上宁忘结网时?”【词语偷光】 汉语大词典:偷光
《楚辞.天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帝乃绛观,下逢伊挚。”注引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后帝谓殷汤也。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于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缘,借助
《列子.仲尼》:“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后因以“方寸地”指心。亦引申指心思,心情。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
同“鸿爪雪泥”。元张雨《赠顾生书其松月轩壁》诗:“昌门舳舻雪鸿迹,?(逆)顺风前俱过客。”
源见“黄粱梦”。喻指醒悟之时。宋王安石《怀钟山》诗:“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