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生吞活剥

生吞活剥

刘肃《大唐新话.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因以“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明 寓山居士《鱼儿佛》三出:“又有一样,把别人的文字取了自己的高名,那前辈受他生吞活剥的怎么处?”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上》:“弘正之学杜者,生吞活剥,以挦撦为家当,此鲁直之隔日疟也。”


并列 ①比喻生硬地模仿或抄袭。语本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不过从旧有的里面~,是无效力的。”②谓不加烹调而食用。清·袁枚《随园诗话》卷1:“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不如一蔬一笋矣。”③比喻欺凌侮辱。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从帝国主义恶魔~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④犹生拉硬扯。沙汀《催粮》:“他不能不袒护李扯火,但他总硬不下心,~地把汪二挡起来,拿他去代替李扯火。”⑤比喻一知半解。丁玲《杜晚香·“妈妈”回来了》:“她还不懂得,就把听来的,~地逐条念一遍。”△贬义。△用于情状方面。→生搬硬套。也作“生搬硬套”。


解释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机械地模仿。也指不联系实际,生搬硬套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唐代李义府曾经作了一首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当时河北枣强县县尉张怀庆喜欢剽窃名士的诗文,改头换面后据为己有,他把李义府的诗稍作修饰,在每句之前加上两字:“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这样就把李义府的五言诗改成了七言诗,冒充己作。

对张怀庆的这种卑劣行径,当时的人非常瞧不起,就讥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人称“七绝圣手”。郭正一也是唐代名士,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后任中书侍郎,当时朝廷的文辞诏敕,多由他撰作。“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正是对张怀庆剽袭、模仿的生动写照。

反义融会贯通

例句

在我还没有长大,识字也还不多时,就生吞活剥地看起小说来。


【词语生吞活剥】  成语:生吞活剥汉语词典:生吞活剥

猜你喜欢

  • 风木之思

    源见“风木之悲”。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记》:“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见“风木含悲”。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

  • 刳羊之约

    汉.刘向《说苑.奉使篇》:“……柳下惠曰:‘臣之君所以不惧者,以其先人出周,封于鲁;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惧矣。

  • 生刍吊

    同“生刍致祭”。清赵翼《到扬州追悼西岩前辈》诗之一:“半年迟作生刍吊,来补桥玄酒一浇。”

  • 鼍梁

    源见“鼋梁”。指帝王的行驾。唐杨炯《右将军魏哲神道碑》:“驾鼍梁于圣海,秦皇息鞭石之威;泛鼇钓于仙洲,愚叟罢移山之力。”【词语鼍梁】   汉语大词典:鼍梁

  • 蓬海浅

    同“蓬莱水浅”。唐李白《郢门秋怀》诗:“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 一斑

    同“豹一斑”。宋苏轼《景仁赐酒烛诗夏次韵谢之》:“万事方今咨伯使,一斑我亦愧真长。”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韩退之于诗本无所解,宋人呼为大家,直是势利他语。子厚于风雅骚赋似得一斑。”【词语一斑】 

  • 拾青紫

    同“拾青紫如地芥”。清赵翼《放歌》:“少年鼻息冲云汉,唾手便思拾青紫。”【词语拾青紫】   汉语大词典:拾青紫

  • 衷甲

    《左传.襄公二七年》:“辛巳,将盟於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春秋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五四四年),秋天辛巳日,各国(齐、晋、楚、郑、宋、卫、陈等)代表就要在宋国西门外签订“非战公约”,这时楚国代表

  • 阮籍穷

    同“阮籍途穷”。清宋琬《寄潮州太守尚木宗兄》诗之一:“一麾共惜延年出,万死谁怜阮籍穷?”

  • 文王避雨陵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晋.杜预注:“殽在弘农渑池县西。大阜曰陵。”又,“此道在二殽之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嵚,故可以辟风雨。”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