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瑶林琼树

瑶林琼树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后因以“瑶林琼树”喻人的品格高洁,超凡脱俗。唐李商隐《安平公》诗:“其弟炳章犹两丱,瑶林琼树含奇花。”


并列 原指传说中仙界的玉树。后用以喻人的品格高洁,风姿脱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太尉神姿高朗,如~,自然是风尘外物。”唐·李商隐《安平公》诗:“其弟炳章犹两非,~含奇花。”△褒义。比喻人的风姿、品格。→玉树临风 ↔土头土脑。 也作“瑶林玉树”。


【典源】《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 (王衍) 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晋书·王戎传》亦载。

【今译】 晋代王戎有人伦鉴识,他曾说:“王衍 (字夷甫) 神姿高雅秀异,有如瑶林琼树,仿佛是世外之人。”

【释义】 后以此典称扬人品格高洁,不同凡俗。

【典形】 琼树、琼枝、瑶林琼树。

【示例】

〔琼树〕 宋·苏轼《次韵赵令铄》:“故人年少真琼树,落笔风生战堵墙。”

〔琼枝〕 宋·李维《休沐端居有怀》:“琼枝不见萧斋晚,蕙草烟微度绮疏。”

〔瑶林琼树〕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其弟炳章犹两丱, 瑶林琼树含奇花。”


【词语瑶林琼树】  成语:瑶林琼树汉语词典:瑶林琼树

猜你喜欢

  • 乱命

    源见“结草以报”。指人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唐赵璘《因话录.宫》:“凡人子能遵理命,已是至孝,况能禀乱命而不改者,此则犹可嘉之。”【词语乱命】   汉语大词典:乱命

  • 牺尊沟断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同是百年之木,破木之后,有的做成了雕饰美丽的酒樽,有的则弃置在沟中成了一段烂木头。庄子认为

  • 俊鹰解绦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崔铉》:“魏公崔相铉。元略之子也。为童儿时,随父访于韩公滉。滉见而怜之。父曰:‘此子尔来诗道颇长。’滉乃指驾上鹰令詠焉。遂命笺笔。略无佇思,于是进曰:‘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

  • 包虎

    同“包戈”。唐李白《发白马》诗:“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词语包虎】   汉语大词典:包虎

  • 七叶蓂荚

    汉.班固《白虎通议》卷三《封禅》:“王者……德至地则嘉禾生,蓂荚起。……蓂荚,树名也,月一日生一荚,十五日毕;至十六日去荚,故荚阶生似日月也。”《艺文类聚》卷四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蓂荚)每

  • 糜鹿游姑苏

    姑苏:山名,在江苏吴县西南。山上有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或夫差所筑。 麋鹿出游于姑苏台上。 昔日帝王憩息之地,如今只见麋鹿遨游。多用作亡国的象征。语出《汉书.伍被传》:“昔(伍)子胥谏吴王,吴王不

  • 青娥换玉鞍

    源见“妾换马”。谓不尊重妇女。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三六:“舍却青娥换玉鞍,古来女子苦无端。莫言一匹追风马,天骥都来也不看。”

  • 武城弦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朱熹集注:“弦,琴瑟也。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武城弦”指礼乐教化。唐高適《遇卢明府有赠》诗:“

  • 仲子吐鹅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音gě,邑名)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於,音wū)。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

  • 维鹈

    《诗.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郑玄笺:“鹈在梁,当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鹈,鹈鹕,水鸟名。梁,断水捕鱼的堰。后因以“维鹈”比喻小人在朝或比喻居官而不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