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十四章:“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挖(音hé,拔引)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灭烛,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趁火视绝缨者。’王曰
《世说新语.巧艺》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恺之尤好丹青,妙绝于时。曾以一厨画寄桓玄,皆其绝者。深所珍惜,悉糊题其前。桓乃发厨后取之,好加理复。恺之见封题如初,而画并不存,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
《礼记.王制》:“关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下》:“关市讥而不征。”后以“讥关”谓在关市负责稽查和征税。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吾辈受讥关之任者,宽一分则受一分之赐,奈何必以茧丝为能,而务朘民
源见“山公醉酒”。又唐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䍦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后因以“拍手拦街笑”笑嘲醉酒。宋晁补之《安公子.和次膺叔》
柔弱能克制刚强。《后汉书.藏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唐代李贤注谓黄石公,“即张良于下邳圯所见老父出一编书者。”【词语柔能制刚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惭颜厚如甲》:“进士杨光远,性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谒王公之门,干索权豪之族,未尝自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者挞辱,略无改悔。时人多鄙之,皆云杨光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
源见“金莲步”。旧时称妇女缠过的小脚。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名最小之足者,则曰三寸金莲。”郭沫若《黑猫》:“我自己在心里叫了一声,因为那只下了轿的尊脚才是一朵三寸金莲。”【词语三寸金莲】 成语
亦作“乌衣子弟”。南京秦淮河南有乌衣巷,晋时王导、谢安诸贵族皆居此,故其子弟世称“乌衣郎”。《南齐书.王僧虔传》:“迁御史中丞,此是乌衣郎坐处,我亦可试为耳。”
同“贞元朝士无多”。宋楼钥《曹工部挽词》:“齐国世臣少,贞元朝士稀。”
主谓 年纪已16岁,正在妙龄。语本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年时 二八新红脸,宜笑宜歌羞更敛。”俞平伯《中年》:“所以倚老卖老固然不好,自己嘴里永远是‘~’,也未见得妙。”△多用于指十六七岁的妙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