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燕客书诈

燕客书诈

西汉昭帝(前94-前74年)刘弗陵,汉武帝之子。昭帝即位后,姐姐盖主、哥哥燕王刘旦和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相勾结,让人以燕王名义写信诬告博陆侯大将军霍光擅自调动大将军府内的校尉,专权自恣,并怀疑他有政变阴谋。表示愿意归还印章,在皇宫内守卫,来观察、应付奸臣政变的发生。等霍光休息出宫那天,上奏给昭帝。转天霍光闻讯,入朝时在皇宫画室等候。昭帝看霍光不在,就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答道:“因燕王告发他的罪行,所以不敢上朝了。”昭帝命他上朝。霍光走上大殿,摘下帽子叩头道歉。昭帝说:“请大将军戴上帽子,我知道燕王那封告发信是编造的谎言,您是无辜的。”霍光问:“陛下是怎么了解到实情的?”昭帝说:“将军到广明亭去考察郎吏的业绩,调动校尉来,也用不了十天时间,此事燕王又怎么会知道呢?再说将军想要谋反,也用不着调动一个校尉来。”当时昭帝才14岁,尚书等近臣都为昭帝对问题的中肯分析而震惊。上书告发的那个人逃跑了,昭帝派人紧急追捕。由于汉昭帝明辨是非,霍光才没被治罪。后以“燕客书诈”为咏贤臣遭毁谤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68《霍光传》2935、2936页:“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

【例句】:

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燕客书方诈,尧门信未孚。”


猜你喜欢

  • 卫幕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境。明储国桢《杂咏》: “燕巢卫幕安能久,登极俄著陷御床。” 参见:○幕燕鼎鱼【词语卫幕】   汉语大词典:卫幕

  • 橘树当家僮

    同“千头木奴”。唐卢纶《送陈明府赴萍县》诗:“梅花成雪岭,橘树当家僮。”

  • 燕支落汉

    《史记.匈奴列传》:“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骑)万八千余骑。”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焉支山一名删丹山,在甘州删丹县东南五十里。《西河故

  • 龟手方

    源见“不龟手药”。喻指救急解难之方。黄澜《三月二十日感赋》诗:“蜩螗国势已披猖,洴澼难寻龟手方。”

  • 燃荻读书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燃明夜读。”南朝时,梁人刘绮家贫,不能就学读书。他白天干活劳作,夜里则悉心读书,没有钱买灯烛,就买荻

  • 贯珠歌

    《礼记.乐记》:“师乙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贯珠”指成串的珍珠。《礼记》中曾以“贯珠”比喻歌声清脆圆润。后以“贯珠歌”咏赞优美的歌声

  • 廉蔺在公

    源见“负荆请罪”。谓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精诚协作。《宋书.张永传》:“当远慕廉 蔺在公之德,近效平 勃忘私之交。”

  • 独具只眼

    《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师拈起球子,问僧云:‘那个何以遮个?’对云:‘不似。’……师云:“许你具一只眼。”只眼,原指佛教大自在天神的顶门眼,竖在双眉之上,功能卓异。后以“独具只眼”谓具有别人没有的

  • 鸡口牛后

    原作“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鸡口,鸡进食处;牛后,牛排便处。意谓宁可为小国之君以保持自主,不愿作大国附庸而受制于人。或作“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公元前333年,苏秦说服燕、赵、楚、齐四国推行合纵政策之

  • 斗紫一双

    源见“丰城剑气”。借指宝剑。宋刘克庄《法驾导引》词:“斗紫一双龙奋蛰,帝青九万里为程,赤脚踏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