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焚骨扬灰

焚骨扬灰

也作“焚尸扬灰”。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侯景(503-552年)字万景。南朝梁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原为北魏定州刺史,后归梁,不久又举兵叛梁。夺取建康(南京),攻陷台城(宫城),困死武帝,改立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又废掉简文帝,立萧栋为帝,后又废萧栋而自立,改梁律为汉律,国号“汉”。侯景生性残忍、酷虐,军纪败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建康(今江苏南京)几乎成为废墟,长江下游地区遭到极大破坏。大丧人心,终被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击败,在狼狈逃跑途中为部属所杀。尸体送交王僧辩。在建康市街暴尸示众,百姓争先割肉吞食,焚骨扬灰,其首级送至江陵,世祖命挂在大木上示众,然后煮而漆之,交付武库。

【出典】:

梁书》卷56《侯景传》862页:“景退还吴郡,达松江,而侯瑱(tiàn天,也读zhèn,通“镇”)军掩至,景众未阵,皆举幡(fān翻,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乞降。景不能制,乃与腹心数十人单舸(kě葛,大船)走,推坠二子于水,自沪渎(今上海市区的吴淞江)入海。至壶豆洲,前太子舍人羊鲲杀之,送尸于王僧辩。传首西台。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kuài快,切细的肉)啖(dàn淡,吃)食,焚骨扬灰。曾罹(lí离,遭遇不幸的事)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及景首至江陵,世祖命枭(xāo消,悬头示众)之于市,然后煮而漆之,付武库。”

【例句】:

宋·孔平仲《续世说·李泌》:“肃宗欲敕诸将克长安日,发李林甫冢,焚骨扬灰。” 清·钱泳《履园丛语·烧坯》:“籍没其家,妻子同谋,法皆斩首,其母恨礼甚,又诣刑部请照陶和气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连动 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十分仇视。宋·孔平仲《续世说·李泌》:“肃宗欲敕诸将克长安日,发李林甫冢,~。”△多用于情感方面。→鞭尸三百。也作“焚尸扬灰”。


【词语焚骨扬灰】  成语:焚骨扬灰汉语词典:焚骨扬灰

猜你喜欢

  • 持管窥天

    同“以管窥天”。唐李乂《奉和幸三会寺应制》:“小臣叨下列,持管谬窥天。”【词语持管窥天】  成语:持管窥天

  • 弃觚

    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复斩楼兰王首,封义阳侯。”觚,音gū,古人用来书写的木简。汉傅介子胸怀

  • 人琴感

    源见“人琴俱亡”。指对亡故亲友的哀悼缅怀之情。清吴雯《题侯大年凤阿山房图》诗之二:“伤心空有人琴感,残墨还应照草堂。”

  • 渭水囚

    汉.刘向《新序》:“卫鞅(战国时人,为秦孝公时的宰相,封于商地,故名商鞅,又叫商君)一日临渭而论(处决)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后世诗词中有时用“渭水囚”的词语,就是以这一古代记载为比照,表示身为囚徒

  • 啼魂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的哀啼。明王世贞《沈母挽章》:“慈竹吴江冷,啼魂蜀道难。”【词语啼魂】   汉语大词典:啼魂

  • 江淮草木

    源见“草木皆兵”。形容人惊慌疑惧草木皆兵,自相惊扰。金元好问《水龙吟》词:“江 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

  • 腹剑

    同“腹中怀剑”。明张景《飞丸记.交投设戒》:“阳托招罗,阴怀圈套,腹剑胜藏刀设缴。”【词语腹剑】   汉语大词典:腹剑

  •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人们的相互了解,贵在了解内心世界。 强调朋友之间要知心。语出《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清.黄宗羲《与陈介眉庶常书》:“嗟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王阳在位,贡禹弹冠

  • 簠簋不饰

    簠( ㄊㄨˇ tǔ 府)、簋( ㄍㄨㄟˋ guì 鬼):古食器,常用于祭祀。不饰:不整顿。旧时弹劾官吏贪污常用此语,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

  • 壁间蛇影

    同“杯弓蛇影”。明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偏正 比喻疑神疑鬼,自受惊扰。明·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