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虚在其位、聊以充数,有时也用于自谦。战国时齐宣王听人奏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有个复姓南郭的先生,要求为他吹竽,宣王很高兴。这样,单为吹竽而食俸者达数百人之多。齐宣王死后,齐湣王即位。他也很喜欢听竽,但他愿意听独奏,要求演奏者轮流来吹。这样,南郭先生便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地溜掉了。

【出典】: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例句】:

唐·姚思廉 《梁书·庾肩吾传》:“朱丹既定,雌黄有别,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鲁迅《准风月谈·归厚》:“作者在谣言文学上,也还是‘滥竽充数’。”


主谓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人中间凑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比喻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在有真本事的人里充数。也比喻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以表示自谦。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副队长换上了魏富海,其实魏富海也不是什么技术人员,只是~。”△贬义。用于写假冒凑数。→鱼目混珠 备位充数 ↔百里挑一 出类拔萃 宁缺毋滥货真价实。也作“南郭滥竽”。


解释滥:虚妄不实,蒙混。竽:古代竹制簧管乐器,与笙相似而略大。充数: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者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凑数。也比喻以次充好。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的合奏。有位南郭先生,本不会吹竽,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有机可乘,就请求加入吹奏的队伍。宣王很高兴,给他和大家一样的待遇,让他和大家一起吹奏,南郭先生因此照样得到赏赐。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了王位。湣王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和父亲不同,他喜欢听乐手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一看蒙混不下去,就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近义鱼目混珠

例句

在这个实力强劲的技术团队中,个个都堪称行家里手,滥竽充数者在这里毫无立锥之地。


【词语滥竽充数】  成语:滥竽充数汉语词典:滥竽充数

猜你喜欢

  • 中兴榜

    源见“云台画像”。谓功臣名将获得殊荣。唐黄滔《寄陈磻隐居》诗:“虚左中兴榜,无先北海尊。”

  • 吴练

    《论衡.书虚》:“颜渊与孔子俱上鲁泰山。孔子东南望吴昌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昌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登泰山,望吴昌门外见系有一

  • 伤唐衢

    参见:唐衢痛哭

  • 崔徽

    源见“崔徽图画”。泛指美丽多情的女子。宋史达祖《三姝媚》词:“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词语崔徽】   汉语大词典:崔徽

  • 零瀼

    《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后以“零瀼”指露重。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恨程途渺茫,更风波零瀼。”【词语零瀼】   汉语大词典:零瀼

  • 燕说

    同“燕相说郢书”。清赵翼《放言》诗:“齐谐难尽诬,燕说岂徒诡。”【词语燕说】   汉语大词典:燕说

  • 哀丝豪肉

    见“哀丝豪竹”。豪肉:指洪亮的歌喉。清·黄景仁《柳初新·七月初二日夜宴》:“无端乙夜,~,激得异乡愁断。”【词语哀丝豪肉】  成语:哀丝豪肉汉语大词典:哀丝豪肉

  • 齐歌入相

    源见“宁戚饭牛”。谓唱饭牛歌悟主而得高位。亦用以咏牛。唐李峤《咏牛诗》:“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 庾将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民吏皆出,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籧篨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卒舍船市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

  • 忧心殷殷

    殷殷:忧伤貌。 形容忧虑不安。语出《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忧心殷殷,魂魄若失。”